纁鴈 |
词语解释 纁鴈(?鴈) [ xūn yàn ] ⒈ 见“纁雁”。 引证解释 ⒈ 见“纁雁”。 |
沙鴈 |
|
木鴈 |
⒈ 木雁。鴈,同“雁”。 ⒈ 木雁。鴈,同“雁”。参见“木雁”。 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凿户牖而长望,混木鴈而兼陈。” 唐 韩愈 《齿落》诗:“我言 庄周 云,木鴈各有喜。” 元 袁桷 《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清谈杂谐语,陡觉两曜驶,自取木鴈中,俛首供诺唯。” |
塞鴈 |
|
孔鴈 |
⒈ 孔雀与雁。 ⒈ 孔雀与雁。 引 汉 扬雄 《太玄·礼》:“次四,孔鴈之仪,利用登于阶。” 范望 注:“四为毛类,故称孔鴈。孔鸟之知礼也,正取二鸟为諭者,言其行则有仪,飞则有次,动不失法,故利登于阶也。” |
朱鴈 |
|
晨鴈 |
⒈ 晨凫,野鸭。 ⒈ 晨凫,野鸭。 引 《韩诗外传》卷八:“北蕃 中山 之君,有北犬晨鴈,使 苍唐 再拜献之。” 晋 左思 《杂诗》:“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鴈翔。” |
征鴈 |
|
赤鴈 |
⒈ 亦作“赤雁”。 ⒉ 赤色之雁,古代以为瑞鸟。 ⒈ 亦作“赤雁”。赤色之雁,古代以为瑞鸟。 引 《汉书·礼乐志》:“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赤鴈集,六纷员,殊翁杂,五采文。” 颜师古 注:“言六者,所获赤鴈之数也。纷员,多貌也。言西获象舆,东获赤鴈,祥瑞多也。”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鴈之嘉祥。” 唐 潘炎 《漳河赤鲤赋》:“虽云水物,宜紫鼉緑鼇之同身;是曰元符,亦赤雁丹鸟之可比。” |
大鴈 |
词语解释 大鴈 [ dà yàn ] ⒈ 鸿雁。 引证解释 ⒈ 鸿雁。 |
奠鴈 |
⒈ 亦作“奠雁”。 ⒉ 古代婚礼,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为贽礼,称“奠鴈”。 ⒊ 古代卿大夫相见,执雁为礼。 ⒈ 亦作“奠雁”。 ⒉ 古代婚礼,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为贽礼,称“奠鴈”。 引 《仪礼·士昏礼》:“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鴈,再拜稽首。” 《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用鴈” 郑玄 注:“用鴈为贄者,取其顺阴阳往来。” 北周 庾信 《尉迟氏墓志铭》:“奠鴈迎门,濡苹入俎。” 唐 李端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诗: |
孤鴈 |
⒈ 亦作“孤雁”。 ⒉ 离群的孤单的雁。 ⒈ 亦作“孤雁”。离群的孤单的雁。 引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嚶嚶。”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一:“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唐 杜甫 《孤雁》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羣。”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别施》:“遥看孤雁下汀洲,他啾啾。想亦为死别生离,正值三秋。” 陈白尘 《大风歌》第八章:“天空忽有孤雁哀鸣, 周勃 抬头观看,忽然伸手叫:‘取弓箭来!’ |
舒鴈 |
|
羔鴈 |
⒈ 见“羔雁”。 ⒈ 见“羔雁”。 ⒈ 古代卿大夫之间的见面礼。汉·班固也作「羔雁」。 引 《白虎通德论·卷七·文质》:「卿大夫贽,古以 麑鹿,今以羔鴈。」 ⒉ 比喻显贵者的礼聘。唐·白居易〈荐李晏韦楚状〉:「降羔鴈之礼命,助鹓鹭之羽仪。」也作「羔雁」。 |
榆鴈 |
|
白鴈 |
⒈ 亦作“白雁”。 ⒉ 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古时多用作贽礼。 ⒈ 亦作“白雁”。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古时多用作贽礼。 引 《左传·哀公七年》:“曹 鄙人 公孙权 好弋,获白鴈,献之。” 《晋书·礼志下》:“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白雁、白羊各一头,酒米各十二斛。”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白雁为霜信》:“北方有白鴈,似鴈而小,色白。秋深至则霜 |
金鴈 |
词语解释 金鴈 [ jīn yàn ] ⒈ 见“金雁”。 引证解释 ⒈ 见“金雁”。 |
鵰心鴈爪 |
|
寒鴈 |
词语解释 寒鴈 [ hán yàn ] ⒈ 见“寒雁”。 引证解释 ⒈ 见“寒雁”。 |
食鴈 |
|
候鴈 |
⒈ 亦作“候雁”。 ⒉ 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时,故称雁鸟为候雁。 ⒈ 亦作“候雁”。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时,故称雁鸟为候雁。 引 《吕氏春秋·孟春》:“候鴈北。” 高诱 注:“候时之鴈,从 彭蠡 来,北过至北极之沙漠也。” 《淮南子·时则训》:“凉风至,候鴈来。” 《文选·左思<吴都赋>》:“鶢鶋避风,候鴈造 江。” 李善 注:“鴈应候而南来。” 唐 权德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