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涝 |
⒈ 犹言一并;全部。 ⒈ 犹言一并;全部。 引 《西游记》第六七回:“那獃子不分生熟,一涝食之,却上前拱路。” |
灾涝 |
|
内涝 |
⒈ 积存的雨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涝灾。 英 waterlogging; ⒈ 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涝灾。 ⒈ 由于雨量过多、或河水侵入,使得地势低洼地区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水灾。 |
夏涝 |
|
涝灾 |
⒈ 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庄稼被淹没的灾害。 英 damage or crop failure caused by waterlogging; ⒈ 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庄稼被淹没的自然灾害。 例 如:他们靠群众的力量,战胜了涝灾,夺得了丰收。 ⒈ 因大雨而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的灾害。 例 如:「这次华南涝灾造成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
渍涝 |
|
旱涝 |
⒈ 旱灾和涝灾。亦泛指自然灾害。 ⒈ 旱灾和涝灾。亦泛指自然灾害。 引 《红楼梦》第五三回:“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例 如:旱涝保收。 ⒈ 久未降雨和雨水过多两种天灾。 引 《三国演义·第一〇〇回》:「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 |
水涝 |
|
沥涝 |
⒈ 积水淹了农作物。 例 沥涝成灾。 英 waterlogging; ⒈ 涝灾。雨水排除不掉,淹了庄稼。 例 如:沥涝成灾。 ⒈ 淹水。 例 如:「连续几日豪雨,低洼地区沥涝成灾,灾民不堪其苦。」 |
涝地 |
⒈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田地。也叫“涝洼地” 英 waterlogged lowland; ⒈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土地。 引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舅》:“似此等涝地,麦后亦可播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咱们这屯子里的地,数他顶熟悉;哪块是涝地,哪块地旱涝保收……他都清楚。” |
干涝 |
⒈ 干旱和水涝。 ⒈ 干旱和水涝。 引 清 谢启昆 《解州盐池歌》:“连年渠堰少乾涝,长垣委积丰比櫛。” |
干隔涝汉子 |
⒈ 患干疥疮的人。比喻不干不净的人。 ⒈ 犹言不三不四、不干不净的人。干,同“乾”;隔涝,疥疮。 引 《水浒传》第二回:“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閒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 ⒉ 乾隔澇漢子:患干疥疮的人。比喻不干不净的人。 引 《水浒传》第二回:“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閒人,招纳四方乾隔涝汉子。” ⒈ 隔涝,疥疮。干隔涝汉子原称患干疥疮的人,今指不干不净、不三不四的人。《水浒传·第二回》:「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 |
防涝 |
⒈ 防备发生涝灾。 英 prevent waterlogging; ⒈ 防止雨水过多而淹没庄稼。 引 陈毅 《访密云水库》诗:“抗旱防涝, 潮白 改观。” |
豆腐涝 |
⒈ 即豆腐脑。 ⒈ 即豆腐脑。参见“豆腐脑”。 引 石三友 《金陵野史·夫子庙的小吃》:“豆腐涝用极嫩豆腐在汤中浸润之,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和红萝卜丁子等佐料。” |
雨涝 |
|
飞涝 |
⒈ 扬起的大波。 ⒈ 扬起的大波。 引 《文选·木华<海赋>》:“飞涝相磢,激势相沏。” 李善 注:“涝,大波也。” |
抗涝 |
词语解释 抗涝 [ kàng lào ] ⒈ 水涝时,采取措施避免农作物受害。 英 prevent waterlogging; |
洪涝 |
⒈ 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 ⒈ 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 引 清 顾圤 《有夏》诗:“淫雨积洪涝,八十有八日。” |
涝洼地 |
⒈ 低洼易淹的田地。 ⒈ 低洼易淹的田地。 引 韦君宜 《忆西榆林》:“种稻子比种什么都上算,收的又多,吃着又好吃,卖着又值钱,又是什么涝洼地都能种。” |
涝朝 |
⒈ 方言。谓晨雾迟迟不开。 ⒈ 方言。谓晨雾迟迟不开。 引 宋 陈造 《房陵》诗之二:“政使痛餘刚制酒,一盃要敌涝朝寒。” 自注:“晨起雾,久乃开,土人目曰涝朝。” |
排涝 |
⒈ 排除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 英 drain flooded fields; ⒈ 排除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 引 《杭州日报》1989.5.25:“加强防洪排涝,确保汛期安全。” ⒈ 排水、排除积水。 例 如:「连续几天大雨,清洁队员赶忙排涝,以免酿成灾害。」 |
螽涝 |
|
涝疏旱溉 |
⒈ 谓庄稼受涝应疏通,受旱应灌溉。 ⒈ 谓庄稼受涝应疏通,受旱应灌溉。 引 明 刘基 《官箴上》:“如农植苗,蚤夜孜孜,涝疏旱溉。” |
旱涝保收 |
词语解释 旱涝保收 [ hàn lào bǎo shōu ] ⒈ 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英 ensure stable yields despite drought or excessive rain; |
十年九涝 |
词语解释 十年九涝 [ shí nián jiǔ lào ] ⒈ 见“十年九潦”。 引证解释 ⒈ 见“十年九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