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鞞

bǐngㄅㄧㄥˇ

ㄆㄧˊ

ㄅㄧˋ

bēiㄅㄟ

  • 拼音bǐng
  • 总笔画
  • 总笔画17画
  • UNICODE979E
  • 五笔AFRF
  • 仓颉TJHWJ
  • 郑码EENE
  • 四角46540
  • 笔画顺序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

基本字义

鞞bǐngㄅㄧㄥˇ
  1.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维玉及瑶,~琫容刀。”
鞞píㄆㄧˊ
  1. 古同“鼙”,鼓名:“召令习鼓~。”
鞞bìㄅㄧˋ
  1. 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鞞bēiㄅㄟˉ
  1. 〔牛~〕古县名。

详细解释

  •  bǐng 

〈名〉

  1. 刀鞘 [sheath of a knife]
    1. 请令以鱼皮之鞞为献。——《逸周书·王会》
  2. 又如:鞞琫(刀鞘上的装饰物);鞞芾(刀鞘和蔽膝)

国语词典

  •  bǐng ㄅㄧㄥˇ 
  1. 参见「鞞琫 」条。
  •  bēi ㄅㄟ 

〈名〉

  1. :县名。汉代时设置,约在今大陆地区四川省简阳县东。
    1. 《广韵·平声·支韵》:「,牛县,在蜀。」

康熙字典

【唐韻】幷頂切【集韻】【韻會】補鼎切,𠀤音𩊖。【說文】刀室也。【玉篇】劒削也。【詩·小雅】鞞琫有珌。【傳】鞞,容刀鞘也。【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

又【大雅】鞞琫容刀。【傳】下曰鞞,上曰琫。

又【廣韻】幷弭切【集韻】【韻會】補弭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俾。義同。【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西謂之鞞。【註】鞞,方婢反。

又【廣韻】府移切,音𤰞。牛鞞,縣名,在蜀。【前漢·地理志】犍爲郡牛鞞縣。【註】孟康曰:鞞音髀。師古曰:必爾反。

又【集韻】蒲糜切,音皮。本作郫。詳邑部郫字註。

又【廣韻】部迷切【集韻】【韻會】騈迷切,𠀤音椑。【詩·周頌·應田縣鼓傳】應,鞞鼓也。【禮·月令】命樂師修鞀鞞鼓。【疏】釋名,鞞,助也。裨助鼓節。【廣韻】本作鼙。【集韻】或作𧯿。

外语翻译

  • 英语:sheath
  • 德语:Degenscheide, Scheide (S)
  • 法语:fourreau,gaine

说文解字

刀室也。从革卑聲。并頂切

(鞞)刀室也。刀部曰。削、鞞也。削鞘古今字。音肖。小雅、大雅毛傳不同。說詳玉部。从革。卑聲。幷頂切。古音當在十六部。支淸多合韵。故今音入迥韵。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piŋ˨˩˦; pʰi˧˥; pi˥˧; pei˥
  • 日语读音: SAYA
  • 客家话: [海陆腔] bin3 [台湾四县腔] bin3 [客英字典] bin3
  • 粤语: bei2 bing2 pei4
  • 中古音: 幫母 支韻 平聲 ????小韻 府移切 三等 開口;並母 齊韻 平聲 鼙小韻 部迷切 四等 開口;幫母 紙韻 上聲 ????小韻 幷弭切 三等 開口;幫母 迥韻 上聲 鞞小韻 補鼎切 四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齊部 ;幫母 青部 ;王力系统:並母 支部 ;幫母 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