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鏚

ㄑㄧ

  • 拼音
  • 总笔画
  • 总笔画19画
  • UNICODE93DA
  • 五笔QDHT|QDHI
  • 仓颉CIHF
  • 郑码PHAK
  • 四角83150
  • 笔画顺序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撇、竖、横、横、竖钩、撇、点、斜钩、撇、点

基本字义

鏚qīㄑㄧˉ
  1. 古同“戚”,古代一种形似斧的兵器:“干~羽旄。”

详细解释

  •  qī 

〈名〉

  1. 古代一种斧样的兵器 [battle-axe]。如:鏚钺(斧和钺)

国语词典

  •  qì ㄑㄧˋ 

〈名〉

  1. 斧头。
    1. 《左传·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剥圭以为柲。」
    2. 《隋书·卷四二·李德林传》:「虽时属大道,偃兵舞。」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同戚。【廣韻】干鏚,斧鉞也。【左傳·昭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註】鏚,斧也。柲,柄也。【淮南子·本經訓】干鏚羽旄。

外语翻译

  • 英语:axe
  • 德语:Schreckschraube (S)
  • 法语:hache de guerre

说文解字

戉也。从戉尗聲。倉歴切文二

(戚)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云。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爲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爲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爲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云。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衹有戚。後乃別製慽字。从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ɕʰi˥
  • 客家话: [海陆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梅县腔] cit7
  • 粤语: cik1
  • 中古音: 清母 錫韻 入聲 戚小韻 倉歷切 四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沃部 ;王力系统:清母 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