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詞

ㄘˊ

  • 拼音
  • 总笔画
  • 总笔画12画
  • UNICODE8A5E
  • 五笔YNGK
  • 仓颉YRSMR
  • 郑码SYAJ
  • 四角07620
  • 笔画顺序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折钩、横、竖、横折、横

国语词典

  •  cí ㄘˊ 

〈名〉

  1. 语句中具有完整概念,能独立自由运用的基本单位。
  2. 代表一个完整观念的文字或语言。
    1. 如:「言」、「措」。
  3. 有组织的或片段的语言文字。
    1. 如:「歌」、「演讲」。
  4. 文体名。兴于唐,盛于宋,由古之乐府演变而来,其后又递变而为曲。句法多长短不一,且须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
    1. 如:「唐诗宋」。
  5. 辩讼的话。
    1. 如:「挑架讼」。
    2.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来。」

康熙字典

〔古文〕𧥝【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𠀤音祠。【說文】意內而言外也。【釋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續也。【廣韻】說也。【正韻】言也。【字彙】文也。【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詞則丘有罪焉爾。【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些,亦詞也。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又按說文辭,訟也。辤,不受也。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外语翻译

  • 英语:words; phrase, expression
  • 德语:Arbeiten, Diktion, klassisches chinesisches Gedicht, Phrasen, Wort (Eig)
  • 法语:mot,terme,expression,phrase courte,paroles

说文解字

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似兹切文二

(詞)意內而言外也。有是意於內、因有是言於外謂之䛐。此語爲全書之凡例。全書有言意者。如?言意、欪無腸意、㱇悲意、㒄膬意之類是也。有言䛐者。如欥詮䛐也、者別事䛐也、皆俱䛐也、?䛐也、魯鈍䛐也、?識䛐也、曾䛐之舒也、乃䛐之難也、尒䛐之必然也、矣語巳䛐也、矤兄䛐也、𠣤驚䛐也、?屰惡驚䛐也、?屰鬼警䛐也、臮衆與䛐也之類是也。意卽意內。䛐卽言外。言意而䛐見。言䛐而意見。意者、文字之義也。言者、文字之聲也。䛐者、文字形聲之合也。凡許之說字義皆意內也。凡許之說形、說聲皆言外也。有義而後有聲。有聲而後有形。造字之本也。形在而聲在焉。形聲在而義在焉。六藝之學也。䛐與辛部之辭、其義迥別。辭者、說也。从𤔔辛。𤔔辛猶理辜。謂文辭足以排難解紛也。然則辭謂篇章也。䛐者、意內而言外。从司言。此謂摹繪物狀及發聲助語之文字也。積文字而爲篇章。積䛐而爲辭。孟子曰。不以文害辭。不以䛐害辭也。孔子曰。言以足志。䛐之謂也。文以足言。辭之謂也。大行人故書汁䛐命。鄭司農云。䛐當爲辭。此二篆之不可掍一也。从司言。司者、主也。意主於內而言發於外。故从司言。陸機賦曰。辭呈材以效伎。意司契而爲匠。此字上司下言者、內外之意也。郭忠恕佩觿曰。詞朗之字、是謂?行。本作䛐朖。李文仲字鑒曰。詞朗崩秋字、說文作䛐朖𡹔秌。是可證古本不作詞。今各本篆作詞。誤也。似茲切。一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sʰɿ˧˥
  • 唐代读音: *ziə
  • 日语读音: KOTOBA
  • 韩语罗马: SA
  • 现代韩语: 사
  • 越南语: từ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cih2 [宝安腔] cu2 [海陆腔] cih2 [客英字典] cih2 [梅县腔] ze2 [东莞腔] cu2 [陆丰腔] cih3 [客语拼音字汇] ci2
  • 粤语: ci4
  • 近代音: 心母 支思韻 平聲陽 詞小空;
  • 中古音: 邪母 之韻 平聲 詞小韻 似兹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咍部 ;王力系统:邪母 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