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芽

ㄧㄚˊ

  • 拼音
  • 总笔画
  • 总笔画7画
  • UNICODE82BD
  • 五笔AAHT
  • 仓颉TMVH
  • 郑码EHI
  • 四角44241
  • 笔画顺序横、竖、竖、横、撇折、竖钩、撇

基本字义

芽yáㄧㄚˊ
  1. 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嫩~。幼~。萌~。豆~。
  2. 形状像芽的东西:肉~(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银矿苗)。

详细解释

  •  yá 

〈名〉

  1. (形声。从艸,牙声。本义:尚未发育成长的枝、叶或花的雏体)
  2. 同本义 [bud;sprout;shoot]
    1. 芽,萌芽也。——《说文》。段注:“古多以牙为芽。”
    2. 芽,孽也。——《广雅·释草》
    3. 遂令黄泉下,萌芽夭句尖。——韩愈《苦寒诗》
    4. 二月草已芽,八月草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同芽者。
    6. 粪溉者先芽。
    7. 蒌蒿满地芦芽短。——宋· 苏轼《惠崇
    8. 春江晚景
  3. 又如:芽茶(最嫩的茶叶)
  4. 形状像芽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ud]。如: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来的肉);银芽(露出地面的银矿石)

国语词典

  •  yá ㄧㄚˊ 

〈名〉

  1. 植物初生的苗。
    1. 如:「豆」、「麦」、「嫩」。
    2. 唐·白居易〈种桃歌〉:「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
    3. 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初破〉词:「陌上柔桑初破,东邻蚕种已生些。」
  2. 形状像的东西。
    1. 如:「肉」、「银」。
  3. 姓。如春秋时邹有亶。

〈动〉

    1. 宋·欧阳修〈重赠刘原父〉诗:「而今春物已烂漫,念昔草木冰未。」
  1. 开始、发生。
    1. 汉·蔡邕〈释诲〉:「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以。」
    2. 晋·江统〈函谷关赋〉:「遏奸宄于未,殿邪伪于萌渐。」

康熙字典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𠀤音衙。【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𤣥合黃芽。

又【韻補】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又訛乎切,音吾。【揚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爲今音矣。

外语翻译

  • 英语:bud, sprout, shoot
  • 德语:Ableger (S)​,Knospen treiben, Knospe (S)​,Schössling (S)
  • 法语:bourgeon,germe

说文解字

萌芽也。从艸牙聲。五加切

(芽)芽、逗。萌也。按此本作芽萌也。後人倒之。从艸。牙聲。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古多以牙爲芽。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jɑ˧˥
  • 唐代读音: nga
  • 日语读音: ME MEGUMU
  • 韩语罗马: A
  • 现代韩语: 아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海陆腔] nga2 [陆丰腔] nga3 [客英字典] nga2 [梅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东莞腔] nga2
  • 粤语: ngaa4
  • 潮州话: ghê5
  • 近代音: 影母 家麻韻 平聲陽 牙小空;
  • 中古音: 疑母 麻韻 平聲 牙小韻 五加切 二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