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繁

fánㄈㄢˊ

ㄆㄛˊ

  • 拼音fán
  • 总笔画
  • 总笔画17画
  • UNICODE7E41
  • 五笔TXGI|TXTI
  • 仓颉OKVIF
  • 郑码MAMZ
  • 四角88903
  • 笔画顺序撇、横、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撇、横、撇、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基本字义

繁fánㄈㄢˊ
  1. 复杂:~杂。~乱。删~就简。~难。~嚣。
  2. 多:~多。~重(zhòng )。纷~。频~。~星。~忙。~芜。~博。
  3. 兴盛:~茂。~荣。~华。
  4. 生物增生新个体:~殖。~育。~衍。
繁póㄆㄛˊ
  1. 〔~台〕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的古迹。
  2. 姓。

详细解释

  •  fán 

〈名〉

  1. 字本作“緐” .马头上的饰物.同本义[horse decoration]
    1. 緐,马髦饰也。— —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为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废,引申之义行而本义废矣。”

〈形〉

  1. 众多 [numerous]
    1.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 《诗· 小雅· 正月》
    2. 奉之弥繁。— — 宋· 苏洵《权书· 六国论》
    3. 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 —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繁剧(事务繁重);繁伙(众多);繁星(众多的星星);繁霜(浓霜,借喻为白色);繁言(多言);繁虑(很多的忧虑)
  3. 盛大;旺盛 [grand; vigorous]。如:繁昌(繁荣昌盛);繁俎(丰盛的肴馔);繁盛(繁荣兴盛;繁多昌盛)
  4. 复杂 [complicated]
    1. 见简即用,见繁即变,此乃通术也。—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繁务(杂事);繁句(凡句子中,文法结构比较复杂的,称为繁句);繁思(繁杂的思绪)
  6. 茂盛 [luxuriant]
    1. 佳木秀而繁阴。—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繁昌(形容草木茂盛;形容国家或家族等繁荣昌盛);繁盛(繁荣而兴盛;繁多而茂盛。意同繁茂);繁庑(形容草木茂盛;泛指兴盛)

〈动〉

  1. 繁殖,繁衍 [propagate]
    1. 保你这一庄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 — 《西游记》
  2. 又如:繁息(孳生,生长)
  3. 另见 pó

国语词典

  •  fán ㄈㄢˊ 

〈形〉

  1. 多、众多。
    1. 如:「繁星点点」、「繁文缛节」。
    2. 《荀子· 议兵》:「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3. 唐· 李商隐〈石榴〉诗:「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2. 复杂。
    1. 如:「繁杂」、「繁重」。
    2.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 镕裁》:「游心窜句,极繁之体。」
  3. 茂盛、兴盛。
    1. 如:「枝叶繁盛」、「地方繁荣」。
    2. 宋· 王安石〈即事〉诗:「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  pó ㄆㄛˊ 

〈名〉

  1. 姓。如东汉有繁钦。

康熙字典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正韻】符袁切,𠀤音煩。【書· 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傳】繁,多也。

又【禮· 鄉飲· 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註】繁,猶盛也。

又【孝經序】安得不翦其繁蕪。【註】繁,雜也。

又【廣韻】繁,槪也。

又【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𠀤音鞶。【禮· 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疏】繁爲馬腹帶也。【左傳· 成二年】請曲縣繁纓以朝。【註】繁纓,馬飾。

又與樊通。【周禮· 春官· 巾車樊纓註】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

又【廣韻】薄波切【集韻】蒲波切,𠀤音婆。【玉篇】姓也。【左傳· 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繁氏。【前漢· 陳湯傳】御史大夫繁延壽。

又【韻補】叶符筠切。【陸雲· 夏府君誄】元𧙗秀朗,輝景絪縕。誕載豐美,俊穎夙繁。

又【韻補】叶汾沅切。【左貴嬪· 楊後誄】天𧙓貞吉,克昌克繁。則百斯慶,育聖育賢。

外语翻译

  • 英语:

    complicated, complex, difficult

  • 德语:in grossen Zahlen, schwierig, viele (Adj)
  • 法语:nombreux,multiple,compliqué

说文解字

馬髦飾也。从糸𣫭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𦅳,䋣或从𢍙。𢍙,籒文弁。附袁切

(䋣) 馬髦飾也。 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 从糸????。 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𣫭者,艸盛上出。故从系𣫭會意,猶之𦇨字亦以𣫭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 哀卄三年左傳文。 䋣或从????。 以弁形聲。

(𢍍) 籒文弁。 見兒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fĄn˧˥; pʰo˧˥
  • 唐代读音: *bhiæn
  • 日语读音: SHIGESHI SHIGERU
  • 韩语罗马: PEN PAN
  • 现代韩语: 번
  • 越南语: phồn
  • 客家话: [沙头角腔] fan2 [客英字典] fan2 [台湾四县腔] fan2 [梅县腔] fan2 [海陆腔] fan2 [东莞腔] fan2 [宝安腔] fan2 [客语拼音字汇] fan2
  • 粤语: faan4
  • 近代音: 非母 寒山韻 平聲陽 煩小空;
  • 中古音: 奉母 元韻 平聲 煩小韻 附????切 三等 合口;並母 桓韻 平聲 槃小韻 薄官切 一等 合口;並母 戈韻 平聲 婆小韻 薄波切 一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歌部 ;王力系统:並母 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