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緹

ㄊㄧˊ

  • 拼音
  • 总笔画
  • 总笔画15画
  • UNICODE7DF9
  • 五笔XJGH
  • 仓颉VFAMO
  • 郑码ZKAI
  • 四角26981
  • 笔画顺序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国语词典

  •  tí ㄊㄧˊ 

〈名〉

  1. 丹红色的丝织物。
    1. 《说文解字·糸部》:「,帛丹黄色也。」
    2. 南朝宋·鲍照〈学古诗〉:「衿服杂缋,首饰乱珍琼。」

〈形〉

  1. 橘红色的。
    1.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绛帷,女居其中。」
    2. 《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四》:「明月照幕,华灯散炎辉。」

康熙字典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題。【說文】帛丹黃色。【博雅】赤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四曰緹齊。【疏】其色紅赤,故以緹爲名。

又【地官·草人】凡糞種赤緹用羊。【註】緹,縓色也。

又【春官·司服註】今時五伯緹衣,古兵服之遺色。【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遺象。

又【廣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𠀤音體。義同。

又【集韻】都黎切,音低。天黎切,音梯。義𠀤同。

外语翻译

  • 英语:reddish color, red, brown
  • 法语:soie rouge orangée

说文解字

帛丹黃色。从糸是聲。衹,緹或从氏。他禮切

(緹)帛丹黃色也。謂丹而黃也下文云。縓、帛赤黃色。丹與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與赤異。其分甚微。故鄭注草人曰。赤緹、縓色也。酒正五齊。四曰緹齊。注曰。緹者、成而紅赤。若今下酒矣。按紅赤者、赤而白。緹齊不純赤。故謂之紅赤。緹齊俗作醍。見禮運。从糸。是聲。他禮切。十六部。

(衹)緹或作衹。从衣、氏聲也。古氏與是同用。故是聲亦从氏聲。此篆與衣部袛裯之袛大别。其義則彼訓短衣。其音則氐聲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也。按唐石經周易衹旣平。詩衹攪我心。亦衹以異。左傳衹見疏也。論語亦衹以異。以及凡訓適之字皆从衣氏。葢有所受之矣。張參五經文字、經典字畫之砥柱也。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本孫愐唐韵曰。衹章移切。適也。玉篇衣部亦曰。衹之移切。適也。舊字相承可據如是。至集韵云。祇章移切。適也。始从示。然恐轉寫轉刊之誤耳。至類篇則衹祇二文皆訓適。至韵會而从示之祇訓適矣。此其遞譌之原委也。衹之訓適、以其音同在十六部而得其義。凡古語䛐皆取諸字音。不取字本義。皆叚借之法也。攷毛公我行其野傳曰。衹、適也。鄭何人斯箋、論語注曰。衹、適也。服虔左傳襄卄九年解云。衹、適也。王弼注坎卦曰。衹、辭也。顔師古竇嬰傳注曰。衹、適也。此古字古言之存者章章也。自宋以來刊版之書多不省照。衣改從示者不少。學者所宜訂正。錢氏大昕飬新錄乃云。說文無衹字。五經文字承玉篇之誤。未免千慮一失耳。衹譌祇。俗又作秖。唐人詩文用之、讀如支。今則改用只、讀如質。此古今推移之變也。若史記韓安國傳云。禔取辱耳。此用衹之同音字。如周易衹旣平。他家作禔而異其義。要是同音。○顔元孫干祿字書石本祇秖注云。上神祇、巨移反。下適秖、章移反。是則秖字起於唐初。葢六朝俗字。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ʰi˧˥
  • 日语读音: AKAGINU
  • 韩语罗马: CEY
  • 现代韩语: 제
  • 客家话: [宝安腔] ti2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2
  • 粤语: tai4
  • 潮州话: ti5
  • 中古音: 定母 齊韻 平聲 嗁小韻 杜奚切 四等 開口;透母 薺韻 上聲 體小韻 他禮切 四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齊部 ;王力系统:定母 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