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撚

niǎnㄋㄧㄢˇ

  • 拼音niǎn
  • 总笔画
  • 总笔画15画
  • UNICODE649A
  • 五笔RQDO
  • 仓颉QBKF
  • 郑码DRSU
  • 四角53038
  • 笔画顺序横、竖钩、提、撇、横撇/横钩、点、点、横、撇、捺、点、点、点、点、点

基本字义

撚niǎnㄋㄧㄢˇ
  1. 同“捻1”。
  2. 践踏:“前后不相~,左右不相干”。
  3. 古同“撵”,驱逐。

详细解释

  •  niǎn 

〈动〉

  1. 执,持取 [hold]
    1. 成济撚戟直奔辇前。——《三国演义》
  2. 如:撚须(捋须);撚眉(手捻眉毛);撚梢子(摇小鼓);撚钱(用手撚钱旋转的一种游戏);撚弄(抚玩)
  3. 揉搓;搓捻 [twist]。如:撚粉(搓面粉或米粉)
  4. 蹂,践踏 [trample]
    1. 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淮南子·兵略训》
  5. 按 [press]。如:撚指(弹指)

〈名〉

  1. 揉搓而成的卷儿 [things twisted into a long,slender form]。如:撚子(用纸搓成的小卷儿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国语词典

  •  niǎn ㄋㄧㄢˇ 

〈动〉

  1. 用手指捏取、夹取。
    1. 如:「花」、「香」。
    2. 《聊斋志异·卷二·婴宁》:「有女郎携婢,梅花一枝。」
  2. 握、拿。
    1. 唐·杜牧〈重送〉诗:「手金仆姑,腰悬玉辘轳。」
    2. 《水浒传·第六回》:「那汉著朴刀来斗和尚。」
  3. 用手指揉搓。
    1. 唐·韩偓〈咏手〉诗:「背人细垂臙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4. 蹈蹂、践踏。
    1. 《淮南子·兵略》:「前后不相,左右不相干。」
  5. 驱逐、驱赶。
    1. 《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鲁公子听小姐缢死,还道是做成的圈套,他出门。」
  6. 一种弹奏琵琶的手法。揉弄、拨弄。
    1.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2.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旧桃花刘郎又,料得新吴宫西施不愿。」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殄切,音涊。讀若年上聲。【說文】執也。【廣韻】以手撚物也。【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撥復挑。

又【說文】一曰蹂也。【淮南子·兵略訓】前後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又從也。【汲冢周書】後動撚之。

又【揚子·方言】撚未續也。或作捵。【正字通】撚有平上二音。

外语翻译

  • 英语:twirl in fingers, tease, toy with
  • 德语:drehen, wirbeln

说文解字

執也。从手然聲。一曰蹂也。乃殄切

(撚)𡙕也。執者、捕罪人也。引申爲凡持取之偁。廣韵曰。撚者、以手撚物也。从手。然聲。乃殄切。十四部。一曰厹也。蹂者、獸足蹂地也。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niæn˨˩˦
  • 唐代读音: něn
  • 日语读音: HINERU YORU YORI
  • 韩语罗马: NYEN
  • 现代韩语: 년 연
  • 客家话: [宝安腔] ngien5 [梅县腔] ngian3 [海陆腔] ngien3 [客英字典] ngien3 [台湾四县腔] ngie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3 nun3
  • 粤语: nan2 nin2
  • 潮州话: riang5 (jîang)[潮州]riêng5 ,niam2(níam) [潮州]liam2 [澄海]niang2
  • 近代音: 泥母 先天韻 上聲 撚小空;
  • 中古音: 泥母 銑韻 上聲 撚小韻 乃殄切 四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寒部 ;王力系统:泥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