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弛

chíㄔˊ

  • 拼音chí
  • 总笔画
  • 总笔画6画
  • UNICODE5F1B
  • 五笔XBN
  • 仓颉NPD
  • 郑码YZYI
  • 四角14212
  • 笔画顺序横折、横、竖折折钩、横折钩、竖、竖弯钩

基本字义

弛chíㄔˊ
  1. 放松,松懈,解除:松~。废~。~惰(懈怠)。~缓(局势、气氛等变和缓)。~张(“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喻兴废、宽严、劳逸等)。
  2. 延缓:~期。

详细解释

  •  chí 

〈动〉

  1.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2. 同本义:[unstring]
    1. 弛,弓解也。——《说文》
    2. 弛弓尚角。——《礼记·曲礼》
    3.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4.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左传·襄公十八年》
    5. 弧弓弛而不张。——《楚辞·谬谏》
  3. 又如:弛张(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
  4. 松弛,放松 [relax;loosen]
    1. 弛,缓也。——《广雅》
    2. 四日弛力。——《周礼·大司徒》。注:“息徭役也。”
    3. 病热而筋弛。——《素问·刺要论》
  5. 又如:弛易(松慢;变换);弛纵(放纵);弛玩(松懈玩忽)
  6. 解除 [lift]
    1. 令弛县。——《周礼·大司乐》。注:“释下之。”
    2. 弛周室之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犹解也。”
  7. 又如:弛解(解除警卫);弛防(解除防备)
  8. 毁坏;废弃 [destroy;discard;abandon]
    1.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注:“去纣时苛政也。”
    2. 弛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注:“废也。”
    3. 文公欲弛 孟子之宅。——《国语·鲁语》
  9. 又如:弛力(舍弃力役的事情);弛政(除去苛政)
  10. 释放 [discharge]。如:弛狱(释放狱囚)
  11. 放下 [lay down]
    1. 弛于负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注:“去离也。”
    2.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12. 又如:弛仗(放下兵器);弛兵(放下武器);弛担(放下担子;推卸责任);弛卸(推卸)
  13. 延缓 [delay]。如:弛期(延缓时日);弛沓(拖沓)

〈形〉

  1. 懈怠,松懈 [slack and lazy]
    1. 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弛绝(松懈断绝);弛惰(松懈怠惰)

国语词典

  •  shǐ ㄕˇ 

〈动〉

  1. 放松弓弦。
    1. 《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弓而自后缚之。」
    2. 《墨子·三辩》:「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
  2. 松懈、怠缓。
    1. 如:「松」。
    2.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而不严也。」
  3. 舍弃、废除。
    1. 《文选·张衡·西京赋》:「城尉不柝,而内外潜通。」
    2.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二·官政二》:「庆历中,议茶盐之禁及减商税。」
  4. 毁坏。
    1. 《国语·鲁语上》:「文公欲孟文子之宅。」
    2. 《文选·贾谊·过秦论》:「宗庙崩,国家为墟。」
  •  ​chí ㄔˊ 
  1.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𠀤音豕。【說文】弓解也。【禮·曲禮】弛弓尚角。【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又放也。【爾雅·釋詁註】弛,放也。【疏】以弓釋弦曰弛,故云弛放。【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

又【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註】弛,放也。

又【爾雅·釋詁】易也。【註】相延易。

又【廣韻】置也,舍也,緩也。【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註】息繇役也。

又【廣韻】釋也。【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註】弛,釋下之。

又【廣韻】去離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又壞也。【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註】河道皆弛壞。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改易也。

又【集韻】丑豸切,音褫。落也。

又通作施。【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註】弛,讀爲施。

外语翻译

  • 英语:loosen, relax, unstring a bow
  • 法语:se détendre,se relâcher

说文解字

弓解也。从弓从也。𢐋,弛或从虒。施氏切

(弛)弓解弦也。弦字各本無。今補。引申爲凡懈廢之稱。从弓。也聲。施氏切。十六部。

(𢐋)弛或从虒。虒聲亦在十六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ʂʰʅ˧˥
  • 日语读音: YURUMU
  • 韩语罗马: I
  • 现代韩语: 이
  • 客家话: [客英字典] chi1 [宝安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je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si3 ye1 [海陆腔] chi3 ze1
  • 粤语: ci2 ci4
  • 潮州话: si2
  • 近代音: 審母 支思韻 上聲 史小空;
  • 中古音: 審書母 紙韻 上聲 弛小韻 施是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歌部 ;透母 歌部 ;王力系统:書母 歌部 ;書母 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