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嗤

chī

  • 拼音chī
  • 总笔画
  • 总笔画13画
  • UNICODE55E4
  • 五笔KBHJ
  • 仓颉RUMI
  • 郑码JZAI
  • 四角62036
  • 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折/竖弯、竖、竖、横、竖、横折、横、竖、横、点

基本字义

嗤chīㄔˉ
  1. 讥笑:~笑。~鄙。~诋。~之以鼻。

详细解释

  •  chī 

〈动〉

  1.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sneer at]
    1.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2.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1. <象>
  1. <叹>
    1.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国语词典

  •  chī ㄔ 

〈动〉

  1. 讥笑。
    1. 如:「嗤之以鼻」。
    2. 《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

〈状〉

  1. 形容笑的声音。
    1. 如:「嗤的笑」。
  2. 形容撕纸的声音。
    1.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嗤的扯做了纸条儿。」

康熙字典

【廣韻】赤之切【集韻】【韻會】充之切,𠀤音蚩。【玉篇】笑貌。【後漢·樊宏傳】時人嗤之。 【廣韻】俗作𣣷。【字彙】譌省作嗤,附九畫,非,今攺正。

外语翻译

  • 英语:laugh at, ridicule, sneer; snort
  • 法语:rire

说文解字

(𣢑)𣢑𣢑、戲𥬇皃。此今之嗤𥬇字也。廣韵畫𣢑嗤爲二字。殊誤。其云嗤又作、不知皆𣢑之俗耳。文賦曰。雖濬發於巧心。或受𣢑於拙目。李善曰。𣢑、𥬇也。與嗤同。今本轉寫乖謬。从欠。㞢聲。許其切。按當赤之切。一部。蚩亦从虫㞢聲。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ʂʰʅ˥
  • 唐代读音: chiə
  • 日语读音: WARAU
  • 韩语罗马: CHI
  • 现代韩语: 치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cih1 [海陆腔] chi1 [东莞腔] ci1 [客英字典] chi1 [宝安腔] c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 粤语: ci1
  • 潮州话: ci1
  • 中古音: 穿昌母 之韻 平聲 蚩小韻 赤之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咍部 ;王力系统:昌母 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