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乎

ㄏㄨ

  • 拼音
  • 总笔画丿
  • 总笔画5画
  • UNICODE4E4E
  • 五笔TUHK|TUFK
  • 仓颉HFD
  • 郑码MUA
  • 四角20409
  • 笔画顺序撇、点、撇、横、竖钩

基本字义

乎hūㄏㄨˉ
  1.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2.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3.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4.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
  5. 古同“呼”,呜呼。

详细解释

  •  hū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 同本义 [exhale]
  3.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 [call]。如:乎号

〈语〉

  1. 表示疑问或反诘
    1.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4. 远者凉乎。
    5. 汝多知乎。
    6.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7. 断斯织乎。
    8. 不亦精乎。
  2. 相当于“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 可乎。——《列子·汤问》
    3. 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学有难易乎。
  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1.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2.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3.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5. 有甚是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天乎。——清· 袁枚《祭妹文》
    7. 人乎。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1.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5. 表示推测语气
    1.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2.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1.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7. 表示商榷语气
    1.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子》
  8. 表示肯定语气
    1.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9.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1. 于;在 [in;at]。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2. 今虽死乎此。——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于;从 [from]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1.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3. 于;在 [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 楚人生乎 楚,长乎 楚,而 楚言。——《吕览·用众》
  4. 于;从 [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1. 叫嚣乎东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隳突乎南北。
    3.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5. 于;因为;由于;在于 [because]。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1.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2.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6. 于;按照;根据 [according to]。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1.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7.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to]
    1. 吾尝疑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

  1.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2.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3.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1. 宜乎众矣。——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昂昂乎庙堂之器。
    4. 巍巍乎可畏。
    5. 赫赫乎可象。

国语词典

  •  hū ㄏㄨ 

〈介〉

  1. 相当于「于」。
    1. 如:「合规定」、「出乎意料」。
    2. 《战国策·燕策二》:「擢之宾客之中,而立之群臣之上。」
    3. 唐·韩愈〈师说〉:「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吾从而师之。」

〈助〉

  1.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呢」。
    1. 《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
    2.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
  2.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的语气。
    1.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2.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
  3. 用于句尾,表示召唤的语气。
    1. 《论语·里仁》:「参!吾道一以贯之。」
  4. 用于句尾,表示推测的语气。
    1.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宋其亡?幸而后败。」
  5.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
    1. 《文选·陆机·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并育。」
    2. 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之爱,宜众矣!」
  6. 用于形容词后,表示赞美的语气。
    1. 《论语·八佾》:「郁郁文哉!」
    2. 《孟子·滕文公上》:「巍巍有天下而不与焉!」

〈叹〉

  1.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1. 《论语·子罕》:「惜!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2. 清·袁枚〈祭妹文〉:「天!天!而竟已!」
  •  ​hú ㄏㄨˊ 
  1.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又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又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又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外语翻译

  • 英语:interrogative or exclamatory final particle
  • 法语:à,dans,de,vers,(part. interrog.)​

说文解字

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戶吳切文四 重一

(乎)語之餘也。乎餘㬪韵。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班史多假虖爲乎。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謂首筆也。象聲气上升越揚之狀。戸吳切。五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xu˥
  • 唐代读音: ho
  • 日语读音: YO KANA KA
  • 韩语罗马: HO
  • 现代韩语: 호
  • 越南语: hồ
  •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海陆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英字典] fu2 [宝安腔] fu2
  • 粤语: fu1 fu4 wu4
  • 潮州话: hu1 hu7
  • 近代音: 曉母 魚模韻 平聲陽 胡小空;
  • 中古音: 匣母 模韻 平聲 胡小韻 戶吳切 一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模部 ;王力系统:匣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