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的英文


英语翻译

  • journey
  • trip
  • attack
  • levy (troops or taxes)
  • expedition
  • sign
  • 参考释义

    [zhēng]
    • -(走远路)goonajourney;travel:

      embarkontheroad;踏上征途

      goonajourneyofthousandsofmiles万里长征

      -(征讨)goonapunitiveexpedition;startacampaign:

      goonanexpedition;去远征

      campaign;出征

      -(政府召集人民服务)recruit;levy;draft:

      bedraftedintothearmy应征入伍

      -(征收)collect;impose;levy:

      imposedutiesontobaccosandwines征收烟酒税

      -(征求)solicit;askfor:

      solicitforsubscriptions征订

    • -(证明;证验)evidence;proof:

      clearevidence;明征

      anunfoundedassertion;无征之言

      -(表露出的迹象;现象)sign;portent;symbol:

      characteristic;trait;feature;特征

      symbol;emblem;token象征

    徵的意思解释

    徵zhēngㄓㄥˉ
    1. 召,征召。《爾雅•釋言》:“徵,召也。” 《書•舜典》:“舜生三十徵庸。” 《史記•五帝本紀》:“於是黄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 唐李白《别内赴徵三首》之一:“王命三徵去未還,明朝離别出吴關。”
    2.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 《吕氏春秋•達鬱》:“管仲觴桓公,日暮矣,桓公樂之而徵燭。” 高誘注:“徵,求也。” 《華陽國志•蜀志》:“民失在於徵巫好鬼妖。”
    3.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賈公彦疏:“閭師徵斂百里内之賦貢。” 《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宋陸游《農家歎》:“門前誰剥啄?縣吏徵租聲。”
    4.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 尹知章注:“謂徭税不以時。” 《金史•宣宗紀下》:“其被災州縣,已除其租;餘順成之方,止責正供,和糴、雜徵并免。”
    5.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徵,證也。” 《書•胤征》:“聖有謨訓,明徵定保。” 孔傳:“徵,證。” 《淮南子•脩務》:“夫歌者,樂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 高誘注:“徵,應也,效驗也。”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録•龐阿》:“阿妻忽得邪病,醫藥無徵。”
    6.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 杜預注:“徵,始有形象而微也。” 《史記•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唐王度《古鏡記》:“然天地神物,動静有徵。”
    7. 证明。《廣雅•釋詁四》:“徵,明也。” 《左傳•昭公三十年》:“公在乾侯。不先書鄆與乾侯,非公,且徵過也。” 杜預注:“徵,明也。” 《後漢書•郭太傳論》:“人情險於山川,以其動静可識,而沈阻難徵。” 李賢注:“徵,明也。”
    8.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徵,成也。” 《儀禮•士昏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 鄭玄注:“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後漢書•皇后紀•懿獻梁皇后》:“宜備禮章,時進徵幣。” 李賢注:“徵,成也,納幣以成婚。”
    9.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 《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引《宣室志》:“因徵其所止,翁曰:‘吾段氏子,家於山西大木之下。’”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10. 典,主管。《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 陸德明釋文:“司馬云:‘徵藏,藏名也。’一云,徵,典也。”
    11. 虚。《爾雅•釋詁上》:“徵,虚也。”
    12.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 《通志•氏族略四》:“徵氏,杜云:理徵之后。吴有率更令徵崇,河南人。”
    徵zhǐㄓˇ
    1.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 。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 ,现在简谱上的“5” 。《爾雅•釋樂》:“徵謂之迭。” 郭璞注:“皆五音之别名。” 《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 《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宫、商、角、徵、羽。” 《史記•刺客列傳》:“荆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唐杜甫《聽楊氏歌》:“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
    徵chéngㄔㄥˊ
    1. 通“懲” 。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升部》:“徵,叚借為懲。” 《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 楊倞注:“徵讀為懲。未,謂將來。” 《韓非子•難一》:“當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徵令者,不辟尊貴,不就卑賤。” 陈奇猷校注:“徵,懲通。” 唐玄宗《命薛納等討吐蕃詔》:“夷狄為亂,先主必征,所以罰其浸驕,徵其即叙。”
    2. 用同“澂” 。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 胡三省注:“范(曄《後漢)書•黄瓊傳》‘徵’作‘澂’。‘澂’與‘澄’同。譬之水也,若清澂則塵翳在上,滓濁在下。”
    3.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徵,縣名,在同州。” 《左傳•文公十年》:“夏,秦伯伐晋,取北徵。” 杜預注:“徵,《三蒼》云:‘縣屬馮翊。” 《史記•河渠書》:“於是為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顔山下。” 裴驅集解引應劭曰:“徵在馮翊。” 司馬貞索隱:“音懲,縣名也。小顔云:‘即今之澄城也。’”

    〈名〉

    1.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 ,现在简谱上的“5” [ “6”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or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1. 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 — 《正字通》
    2.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
    3. 另见 zhēng

    实用例句

    相关短语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汉英字典

    考试词汇

    使用频率

    星级词汇

    分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