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令仪诲人
于令仪诲人朗读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
《于令仪诲人》王辟之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魏国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
(2)长(zhǎng)厚:品行敦厚(厚:宽厚)。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7)十千:指十贯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物:做事情违背天理和人情。忤:违反、抵触的意思。
(17)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18)诘:追问。
(19)负:背。
(20)颇:很
(21)掖:教育
《于令仪诲人》王辟之 古诗赏析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于令仪诲人》的诗词大意
曹州于令仪的,市井人物,长厚不冒犯别人,晚年家境比较富裕。一晚上,强盗走进他的卧室,孩子们抓住了他,是邻居的儿子啊。
令仪说:“你平常很少后悔,何苦而做盗贼吗?”他说:“迫于贫困罢了!”我问他想,说:“得到十千丰衣足食。
”就像他想和他。
已经离开了,又叫他,盗贼十分。
说:“你很穷,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被人责问。
留下的,到明使离开。
"盗贼大感惭愧。,最后是好人。
乡里称赞你是好人。
您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在学习室,延名儒以掖的,儿子、侄子于杰仿照举进士第,现在是曹操南望族。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于令仪诲人》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僧夏莫问途,麦秋宜煮饼。
北寺旬休归,长廊六月冷。
簟翻寒江浪,茶破苍璧影。
李侯为我来,遽以归期请。
青衿废诗书,白发违定省。
荒畦当鉏灌,蠹简要签整。
挽衣不可留,决去事幽屏。
天恢猎德网,日饎养贤鼎。
此士落江湖,熟思令人瘿。
胸中吉祥宅,膜外荣辱境。
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
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
古来惟深地,相待汲修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