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木枕 |
|
拗折 |
|
緑拗儿 |
|
村拗 |
⒈ 粗鄙违拗。 ⒈ 粗鄙违拗。 引 宋 刘克庄 《水龙吟·丁巳生日》词:“不须更问旁人,劝君自拂青铜照。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 元 王晔 《水仙子·答》曲:“是谁俊俏谁村拗,俺老人家不性索。”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若是你女儿的姻缘配匹,也不拣是何处的,只怕留了箇村拗愚浊之人,便是我一世前程也。” |
拗句格 |
|
别拗 |
⒈ 别扭,违拗。 ⒈ 别扭,违拗。 引 《水浒传》第十六回:“你三人和他做伴去,一路上早起,晚行,住歇,都要听他言语,不可和他彆拗。” |
拗字 |
⒈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⒈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引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二:“五言律诗固然要妥贴,然妥贴太过,必流於衰。苟时於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妥贴中隐然有峻直之风。”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用顿笔,则断不流利,故有拗字、蹇字、涩字之诀。” |
拗拙 |
⒈ 形容文章古拙拗口。 ⒉ 愚顽不驯。 ⒈ 形容文章古拙拗口。 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柳仲涂集》:“宋 柳开 仲涂 《河东文集》十五卷,附行状一卷……其文多拗拙, 石守道 极推尊之。” ⒉ 愚顽不驯。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盖牀下三人……一 李应,最拗拙,每因细事与公子裂眼争。” |
拗拢 |
⒈ 酒筹的异名。饮酒时用以计数。 ⒈ 酒筹的异名。饮酒时用以计数。 引 《庶物异名疏·器用上·拗拢》引《均藻》:“拗拢,《三苍》云:‘筹也,酒律也。’案酒律即今酒籤。” |
拗相公 |
|
拗戾 |
⒈ 见“拗捩”。 ⒉ 违反。 ⒈ 见“拗捩”。 ⒉ 违反。 引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八:“独何以居今之世,犹有守旧之鄙生,齗齗然曰不当变法,何哉?是将挟其薾敝惰怯之私……而一獮百产万灵之芸芸,不恤亡学亡政亡教,以拗戾乎不生不灭者也。” 黄远庸 《最近之北京》二:“然因手段之异,遂欲责全国党人表明态度声讨南方,此其言可谓拗戾常人之心理者也。” |
拗语 |
⒈ 拗句。 ⒈ 拗句。参见“拗句”。 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近见作诗者好作拗语以为古,好填浮词以为富。” |
违拗 |
⒈ 违反;有意不依从长辈、上级的主意。 例 违拗老人心意。 英 disobey; defy; ⒈ 违背反抗,不顺从。 引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和尚听见保正老爷吩咐,不敢违拗,才请他一家进去。」 《红楼梦·第三三回》:「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
阻拗 |
|
拗律 |
⒈ 拗体的律诗。 ⒈ 拗体的律诗。参见“拗体诗”。 引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二二:“拗律不可轻作,此是已成功夫。初学时须律协声稳,不惟五律为然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 杜甫 的一种创造。” |
拗性 |
⒈ 性情固执。 ⒈ 性情固执。 引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八章:“好像一个六七岁的娃娃那么拗性。” ⒈ 个性固执、不顺从。 例 如:「对他的拗性,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
深拗 |
|
拗项 |
⒈ 《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唐卢言《卢氏杂说·郑馀庆》:“郑余庆,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余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⒈ 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引 《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 唐 卢言 《卢氏杂 |
拗强 |
⒈ 拗口,不流利。 ⒈ 拗口,不流利。 引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强的话语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语也不配入诗。” ⒉ 固执倔强。 引 《朱子全书》卷二一:“或云看得 匡章 想是箇拗强底人,观其意属於 陈仲子,则可见其为人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王荆公 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 ⒈ 倔强。 引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王荆公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 |
直拗 |
|
拗体诗 |
|
偏拗 |
|
执拗 |
|
拗抗 |
⒈ 违反,不服从。 ⒈ 违反,不服从。 引 水运宪 《祸起萧墙》:“小罗 委实不愿意去,又不敢拗抗 戚副部长 的指示。” |
强嘴拗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