谰言 |
⒈ 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 例 迄至魏晋,作者间出。澜言兼存,琐语必录。——《文心雕龙·诸子》 无耻谰言。 英 calumny; slander; aspersion; defamation; subterfuge; ⒈ 诬妄之言;无稽之谈。 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谰言兼存,璅语必録。”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夫芻蕘鄙説,閭巷谰言,凡如此书,通无击难。”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又及 王十朋 事。余曰:‘此谰言,不足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
谰辞 |
⒈ 说假话;虚妄不实之辞。 ⒈ 说假话;虚妄不实之辞。 引 《新唐书·张亮传》:“会 陕 人 常德 发其谋,并言 亮 养假子五百。帝使 马周 案之, 亮 谰辞曰:‘囚等畏死,见诬耳。’” 宋 汪藻 《知河中府席益落职制》:“不知蒐慝之已陈,犹设谰辞而罔上。” |
谰谩 |
⒈ 诬罔诋毁。 ⒈ 诬罔诋毁。 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吉制府之死》:“吏隶詆呵以辱之,并詈以谰谩之语。” |
诬谰 |
|
欺谰 |
|
诡谰 |
⒈ 欺骗隐瞒。 ⒈ 欺骗隐瞒。 引 《新唐书·李逢吉传》:“伾 坐事匿 逢吉 家,名捕弗获……为有司所发,即 襄州 捕之,诡谰不遣。” |
满谰 |
|
谩谰 |
|
谰词 |
⒈ 谰辞。 ⒈ 谰辞。 引 清 汪琬 《与周汉绍书》:“僕再託致 元恭 手札,力辨改窜《震川集》非是,彼概置不答,而輒谰词詬詈。” 清 王诒寿 《<越郡阐幽丁录>序》:“且夫华繢侈藻,不可以状葆素之质也;谰词乏实,不足以核茹苦之履也。” |
谰躛 |
词语解释 谰躛 [ lán wèi ] ⒈ 指诬妄谬误之言。 引证解释 ⒈ 指诬妄谬误之言。 |
抵谰 |
⒈ 抵拒隐讳;抵赖。 ⒈ 抵拒隐讳;抵赖。 引 《汉书·梁怀王刘揖传》:“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 颜师古 注:“抵,距也。谰,诬讳也。” 《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谩,相抵谰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説文》:‘谰,抵谰也。’今谓自食前言,自隐前事为抵谰。” 陶成章 《浙案纪略·马宗汉传》:“宗汉 去,半路为虏所得,繫狱五十日,穷问党与,考掠楚毒。 宗汉 |
谰语 |
⒈ 妄语。 ⒈ 妄语。 引 《宋史·窦偁传》:“有家法,闺门敦睦,人无谰语。” 清 赵翼 《戏老》诗:“应号活死人,谰语聊自戏。” 梁启超 《<萃报>叙》:“又报章体例未善,率互相勦説,杂采谰语,荒唐悠谬,十而七八。” |
谰调 |
⒈ 谰言。 英 calumny; slander; ⒈ 谰言。参见“谰言”。 引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五:“当时的反动派正高唱着‘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谰调。” |
诋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