廨署 |
|
官廨 |
⒈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⒈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引 《梁书·吕僧珍传》:“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宋 欧阳修 《晚秋凝翠亭》诗:“黄叶落空城,青山遶官廨。” 《元史·韩镛传》:“鏞 居官廨,自奉澹泊,僚属亦皆化之。” 明 高启 《幻住精舍寻梅》诗:“偶逢一树在官廨,为写新诗冰满砚。” ⒈ 官署,公家办公的地方。 引 《南史·卷五六·吕僧珍传》:「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
汛廨 |
|
廨钱 |
|
郡廨 |
⒈ 郡府。 ⒈ 郡府。 引 《宋书·周朗传》:“火逸烧郡廨, 朗 悉以秩米起屋,偿所烧之限。”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序:“诗题五字,乃真仙之词也……熟视木文,则字皆隐起成列矣。某年中,廉帅上闻,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 |
公廨本钱 |
⒈ 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 |
廨田 |
|
公廨田 |
词语解释 公廨田 [ gōng xiè tián ] ⒈ 隋唐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给外官公廨田,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制内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顷至二顷,在外诸州公廨田自四十顷至一顷。官吏解职,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苛收地租。唐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录。 引证解释 ⒈ 隋 唐 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 隋文帝 开皇 九年(公元5 |
倅廨 |
|
廨舍 |
|
公廨 |
⒈ 旧时称官署。 例 将犯人押入公廨。公廨大堂。 ⒈ 官署。 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汉 光武 建武 二年, 西河 鲜于冀 为 清河 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李知已 任 永嘉 教官,公廨有一楼,怪不可居。”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却説 孔明 闻 鲁肃 到,与 玄德 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见毕。”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萧爽楼 有四忌:谈官宦陞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有犯必罚酒 |
州廨 |
|
驿廨 |
|
廨宇 |
|
府廨 |
⒈ 官署。 ⒈ 官署。 引 《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及 梁太祖 劫 唐昭宗 东迁,缮理宫闕、府廨、仓库,皆 全义 之力也。” |
尉廨 |
|
营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