窅窊 |
⒈ 亦作“窅洼”。 ⒉ 凸凹,突出和低下。 ⒈ 亦作“窅洼”。凸凹,突出和低下。 引 《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 颜师古 注:“桂华之形窅窊然也。” 明 刘基 《雪鹤篇赠詹同文》:“桂华窅洼甘露溰,味美远胜 商山 薇。” |
杓窊印 |
|
坳窊 |
|
窊隆 |
⒈ 低昂;凹凸。 ⒈ 低昂;凹凸。 引 《文选·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李善 注:“窊隆,高下貌。” 张铣 注:“窊隆诡戾,谓水流下上奇势、迴戾不常之貌。”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稟之自然,得诸造化,非由倣效,俾有迁革。” 宋 苏舜钦 《送王纬赴选序》:“地形窊隆,以机激水,上下环回无不通。” |
窊亚 |
⒈ 缭乱貌。 ⒈ 缭乱貌。 引 宋 梅尧臣 《王平甫惠画水卧屏》诗:“画作绕牀屏,滔滔随惊飇。前浪雪花卷,后浪白马跳……窊亚乱我目,坐卧疑动摇。” |
隆窊 |
⒈ 高出和洼下。引申为贵贱、穷通、尊卑。 ⒈ 高出和洼下。引申为贵贱、穷通、尊卑。 引 晋 陶潜 《命子》诗之四:“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赞》:“前佛后佛,跡罔隆窊。” |
苑窊妇人 |
|
窊凸 |
⒈ 凹凸,低下和高起。 ⒈ 凹凸,低下和高起。 引 清 黄景仁 《夹石》诗:“双城落天半,倒影辨窊凸。” 清 黄景仁 《泥涂叹》诗:“沉浊溃欲浮,流阴荡难闭。顿令如坻平,投足起窊凸。” |
窊下 |
⒈ 低陷;低洼。 ⒈ 低陷;低洼。 引 《文子·自然》:“江海无为以成其大,窊下以成其广。” 《汉书·礼乐志》“窅窊桂华”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窊音窊下之窊。” |
窊坎 |
⒈ 洼地。 ⒈ 洼地。 引 宋 蔡襄 《荔枝谱》七:“陈紫:因治居第,平窊坎而树之。或云厥土肥沃之致。” |
窊黩 |
⒈ 谓衰落黑暗。 ⒈ 谓衰落黑暗。 引 明 杨慎 《李前渠诗引》:“或政遇醇和,则膏泽醳乎肹蠁;时值窊黷,则劳苦形于咏謡:皆復关乎其时也。” |
窊皱 |
⒈ 凹陷起皱。 ⒈ 凹陷起皱。 引 《西游记》第六五回:“老妖教小的们取了三五十条麻索,解开搭包,拿一个,捆一个。一个个都骨软觔麻,皮肤窊皱。” ⒈ 干瘪而皱。 引 《西游记·第六五回》:「一个个都骨软觔麻,皮肤窊皱,捆了抬去后边,不分好歹,俱掷之于地。」 |
窊樽 |
词语解释 窊樽 [ wā zūn ] ⒈ 指中间凹下状如酒器的岩石。唐元结有《窊樽诗》和《窊樽铭》。 引证解释 ⒈ 指中间凹下状如酒器的岩石。 唐 元结 有《窊樽诗》和《窊樽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