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竿 |
⒈ 〈方〉:撑船的竹竿。 英 punt-pole; ⒈ 撑船的竹竿。 引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繫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鷄狗惊。” |
撑篙 |
⒈ 用竿逆撑使舟前行。 ⒉ 撑船的篙。 ⒈ 用竿逆撑使舟前行。 引 清 闵鼎 《避兵陈庄》诗:“牵缆復撑篙,船从草上过。” ⒉ 撑船的篙。 引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领港人拿着撑篙,高高地站在船头上。” ⒈ 撑拄长篙使船只行进。 引 《红楼梦·第五回》:「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
篷篙 |
|
篙手 |
⒈ 撑篙的船工。 ⒈ 撑篙的船工。 引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臣丁忧归乡日,舟中曾贩私盐,遂下诸路体量追捕,当时梢工篙手等考掠取证,但以实无其事,故锻鍊不成而止。” |
篙工 |
⒈ 掌篙的船工。 ⒈ 掌篙的船工。 引 晋 左思 《吴都赋》:“篙工檝师选自 闽 禺。” 唐 卢仝 《蜻蜓歌》:“处处惊波喷流飞雪花,篙工檝师力且武,进寸退尺莫能度。” 宋 陆游 《瞿唐行》:“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舵师心胆破。” 《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⒈ 操篙的船夫。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在船上多年,状貌气质,也就是些篙工水手之类,一般无二。」 |
篙律 |
⒈ 撑篙的方法。 ⒈ 撑篙的方法。 引 清 郑珍 《下滩》诗:“榜师打嬾桨,篙律遵定课。” |
篙眼 |
⒈ 犹篙痕。以篙撑船,篙在岸上留下的孔穴。 ⒈ 犹篙痕。以篙撑船,篙在岸上留下的孔穴。 引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
竹篙 |
|
头篙 |
|
篙师 |
⒈ 撑船的熟手。 ⒈ 撑船的熟手。 引 唐 杜甫 《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宋 叶适 《上滩》诗:“篙师上滩时,面作石皤样;及其进尺寸,乃在一偃仰。”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閒。” 清 孙枝蔚 《与张虞山等醉饮夜归》诗:“篙师笑问归何晚,定是论文向二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陈泰 记所闻於篙师者,则云 宋 之为人勇悍狂侠,与他书又正反。” ⒈ 熟悉操舟技巧的船夫。 引 唐·杜甫 |
篙梢 |
⒈ 熟练的船工。 ⒈ 熟练的船工。 引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九年》:“玄感 选运夫少壮者五千餘人, 丹阳、宣城 篙梢三千餘人,刑三牲誓众。” 胡三省 注:“篙梢,习於用舟者。” |
杉篙 |
|
朽竹篙舟 |
⒈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⒈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引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泛观前辈善书者,亦莫不於此留意焉…… 元暉 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筯哺物,此最善喻。” |
篙痕 |
⒈ 篙撑船时留下的痕迹。 ⒈ 篙撑船时留下的痕迹。 引 清 龚自珍 《重摹宋刻<洛神赋九行>跋尾》:“柳 派以 唐荆川 藏 玄晏斋 刻者第一, 文氏 本次之,玉版则 雍正 中濬 西湖 得之,入内府,拓本徧 杭州,杭 人言有篙痕者善,鉴赏家言尽于此矣。” |
篙楫 |
⒈ 篙桨等行船的工具。 ⒈ 篙桨等行船的工具。 引 王树柟 《武汉战纪》:“行半时许,雨倾盆下,风迎面,相搏击,波浪汹涌,篙楫不克。” |
篙人 |
⒈ 撑船的人。 ⒈ 撑船的人。 引 《新唐书·杜亚传》:“使篙人衣油綵衣,没水不濡。” 宋 文天祥 《发高邮》诗:“篙人为我言,此水通 淮 头。” ⒈ 以行船为业的人。 引 《新唐书·卷一七二·杜亚传》:「亚欲轻驶,乃髤船底,使篙人衣油彩衣,没水不濡,观沼华邃,费皆千万。」 |
篙子 |
⒈ 用竹竿或杉木等做成的撑船的杆具。 英 punt-pole; ⒉ 晒衣服用的杆子。 英 pole to hang clothes; ⒈ 篙。 引 《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⒈ 撑船所用的篙。 引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放离了马头,用篙子撑了五里多路。」 ⒉ 晒衣用的杆子。 |
篙橹 |
⒈ 见“篙橹”。 ⒈ 撑船摇船的工具。 引 元 王恽 《挽漕篇》:“先须括流沙,推挽代篙艣。” 元 李存 《赠胡巡检民》诗:“波涛随地有,切莫倦篙櫓。” 《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常乘一叶小舟,不施篙艣,风帆浪檝,任其所之。” |
篙头 |
⒈ 〈方〉:篙。 英 punt-pole; ⒈ 竹篙、船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