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墉 |
⒈ 城壕与城墙。 ⒈ 城壕与城墙。 引 唐 白居易 《议守险》:“山川之阻,沟墉之固,可用而不可恃也。” |
刘墉 |
|
水墉 |
|
崇墉 |
⒈ 高墙;高城。 ⒈ 高墙;高城。 引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闕巖巖而双立。” 张载 注:“墉,墙也。” 《文选·左思<魏都赋>》:“於是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张载 注:“墉,城也。” 唐 杜甫 《剑门》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昏 岱岳,撼 东蒙,倾上郡,破崇墉。” ⒈ 高大的城垣。 引 《文选·鲍照·芜城赋》:「划崇墉、刳濬血,图修世以休命。」 明·郑若庸《 |
墉垣 |
|
墉屋 |
|
穷墉 |
|
城墉 |
⒈ 城墙。 ⒈ 城墙。 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师旅痛於久勤,城墉闕於素备。” 宋 曾巩 《明州修城祭土神文》:“州有帝命,缮治城墉。” 明 吴宽 《赋黄楼送李贞伯》诗:“徐州 太守 苏长公,夜呼卒伍登城墉。” 王树枬 《武汉战纪》:“革军森列快枪,佐以土砲灰瓶石子,布满城墉。” |
云墉 |
|
墉宫 |
|
墉基 |
|
墉堞 |
|
墙墉 |
|
列墉 |
⒈ 围墙。 ⒈ 围墙。 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
周墉 |
|
金墉 |
⒈ 西方的城。 ⒉ 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⒊ 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 |
垣墉 |
|
穹墉 |
|
乘墉 |
⒈ 登上城墙。谓守卫疆域。 ⒈ 登上城墙。谓守卫疆域。 引 《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李善 注引 杜预 《左氏传》注:“乘,登也。” 吕向 注:“墉,城墙也。”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月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智,一旅西来竟问津。” |
颓墉 |
|
遗墉 |
|
墉城 |
|
西墉 |
|
崇墉百雉 |
⒈ 形容城墙高大。 ⒈ 形容城墙高大。 引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芦沟斗城》:“於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儼若雄关。” 田汉 《芦沟桥》第一幕:“桥的另一端可以望见崇墉百雉的 宛平 城。” |
贲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