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沴 |
⒈ 谓六气不和。气不和而相伤为沴。 ⒈ 谓六气不和。气不和而相伤为沴。 引 《尚书大传》卷三:“维时洪祀,六沴用咎于下,是用知不畏而神之怒。” 《汉书·孔光传》:“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又曰:‘六沴之作’,岁之朝曰三朝,其应至重。” 颜师古 注:“沴,恶气也。”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精感六沴,咎徵紫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夫五行之相沴,本不至於六,六沴者,起於诸儒欲以六极分配五行,於是始以皇 |
偏沴 |
|
旱沴 |
⒈ 犹旱灾。 ⒈ 犹旱灾。 引 明 高启 《赠步炼师祷雨》诗:“下为羣生埽旱沴,雨工驱起如羊羣。” |
菑沴 |
|
妖沴 |
|
乖沴 |
⒈ 不和之气,邪气。 ⒉ 怪异;反常。 ⒈ 不和之气,邪气。 引 宋 李纲 《中兴至言序》:“譬犹康强之人,负持壮盛,蔑衞生调摄之经,得阴阳乖沴之疾。” 明 高启 《大水》诗:“阴阳致乖沴,孰能究其然。”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五行之乖沴入吾之膏肓,阴阳之颠倒蛊吾之志虑。” ⒉ 怪异;反常。 引 清 戴名世 《西狩获麟解》:“六鷁退飞,鸜鵒来巢,虽其至乖沴,亦莫不书,而况获麟之大乎?” |
眚沴 |
|
沴孽 |
|
沴气 |
|
沴厉 |
|
沴疠 |
|
沴戾 |
|
历沴 |
⒈ 谓器物受潮气而发霉。 ⒈ 谓器物受潮气而发霉。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来 北京 歷沴,却在七八月。” ⒈ 因长期下雨而潮湿、发霉的情况。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来北京历沴,却在七、八月。」 |
沴魃 |
|
横沴 |
⒈ 意外灾害。 ⒈ 意外灾害。 引 五代 刘□ 《耳目记·李甲》:“遂致草木茂盛……萑蒲蓊鬱而发生,上天降鉴,亦幸无横沴尔。” |
沴瘥 |
|
氛沴 |
⒈ 毒气。 ⒉ 喻寇乱。 ⒈ 毒气。 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入 蜀 西南之境,然山川险阻,嶂气氛沴,毒蛇毒草,为害滋甚。” ⒉ 喻寇乱。 引 《南齐书·高帝纪上》:“静九江之洪波,卷海沂之氛沴,放斥凶昧,存我宗祀。” 《旧唐书·张廷珪传》:“陛下神武超代,精诚动天,再扫氛沴,六合清朗。”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天罗地网醮词》:“伏惟圣鉴俯念,诚祈显降威灵,大祛灾衅,使乾纲坤纪,息氛沴於一方;地网天罗,解凶期 |
屯沴 |
|
邪沴 |
|
伤沴 |
|
虹沴 |
⒈ 旧指妖邪之气。 ⒈ 旧指妖邪之气。 引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二表》:“致虹沴阻于上京,蜺妖扇于下国。” |
百沴 |
⒈ 借指各种疾病。沴,瘟疫瘴疠之气。 ⒈ 借指各种疾病。沴,瘟疫瘴疠之气。 引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⒈ 沴,恶气。百沴指各种恶气。 引 宋·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
毒沴 |
⒈ 恶气,灾气。 ⒈ 恶气,灾气。 引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胡为旱魃还肆虐,坐令毒沴伤和冲。” |
鸿沴 |
⒈ 巨凶,大恶。 ⒈ 巨凶,大恶。 引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帝即位赦诏》:“赖七庙之灵,藉八百之庆,巨猾斯殄,鸿沴时蹇。” |
祲沴 |
⒈ 犹祲氛。 ⒈ 犹祲氛。参见“祲氛”。 引 《西京杂记》卷五:“政多紕繆,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雹杀驴马,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 南朝 梁 沉约 《赦诏》:“门下王室多难,祲沴相仍。” 唐 杜甫 《览柏中丞除官制词》诗:“方当节鉞用,必絶祲沴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