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的组词

疽字的常见组词有:赘疽、蜗疽、痈疽、养痈畜疽、瘭疽、痤疽、瘅疽、吮疽舐痔、吮疽、炭疽、口颊坏疽、漂疽、脑疽、内疽、疽肿、疽痈、疽疣、疽食、疽囊、疽疮、疽肠、坏疽、附骨之疽、钉疽、弹疽、对口疽、短针攻疽、逼疽疽、鼻疽、风疽、疽、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疽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75BD
  • 五笔UEGD
  • 仓颉KBM
  • 郑码TLC
  • 四角00112

疽jūㄐㄩˉ 中医指一种毒疮:痈~。

含疽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吮疽
炭疽
漂疽
钉疽 词语解释 钉疽 [ dīng jū ] ⒈ 疔疮。 引证解释 ⒈ 疔疮。
瘅疽
内疽
养痈畜疽
脑疽
鼻疽 ⒈ 马、驴、骡等牲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 英 glanders; ⒈ 马、骡、驴中蔓延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通常马为慢性,骡、驴为急性。人、骆驼和猫等亦能感染。病原为鼻疽杆菌。急性鼻疽的病状为呼吸迫促,咳嗽,流脓样鼻涕,鼻黏膜和皮下形成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病畜日见瘦削,以至死亡。
坏疽 词语解释 ⒈ 坏死的一种,机体的大块组织坏死后,受腐败菌的作用变成黄绿色或黑色。
附骨之疽 词语解释 ⒈ 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赘疽
疽食 ⒈ 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 ⒈ 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 引 《后汉书·虞诩传》:“窃闻公卿定策当弃 凉州 ……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 詡 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 《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百姓齐民,积年涂炭,疽食侵淫,边虞方重。” 明 归有光 《贺戚总戎平倭序》:“﹝ 倭 夷﹞顷岁乃敢陵斥州县,浸淫疽食,滨海之区,为其所伤残者沿络万里。” 清 彭士望 《冬心》诗:“盗贼即黎民,变化良有由。苟且终
吮疽舐痔
疽肠 ⒈ 犹言狠毒的心肠。 ⒈ 犹言狠毒的心肠。 引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弱羽长忧俊鶻拳,疽肠暗著鵷雏啄。千年不死伴灵龟,梟心鹤貌何人觉!”
疽囊 ⒈ 毒疮植根处。喻群恶聚集之所。 ⒈ 毒疮植根处。喻群恶聚集之所。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羲、训、晏、颺、謐、轨、胜、范、当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丁謐 ﹞虽与 何晏、邓颺 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势屈於 爽。爽 亦敬之,言无不从。故于时谤书,谓‘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 默 作疽囊’。三狗,谓 何、邓、丁 也。 引 默 者, 爽 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嚙人,而 謐 尤甚也。” 宋 范成
疽肿 ⒈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⒈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引 《左传·襄公十九年》“荀偃 癉疽,生疡於头” 唐 孔颖达 疏:“荀偃 病此疽肿,肿溃,遂生创於头。”
瘭疽
痤疽
口颊坏疽 词语解释 口颊坏疽 [ kǒu jiá huài jū ] ⒈ 即走马疳。小儿急性病,常由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引起,症状是口腔黏膜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并向外溃烂,严重时发生昏迷。也叫走马牙疳或牙疳。 引证解释 ⒈ 即走马疳。小儿急性病,常由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引起,症状是口腔黏膜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并向外溃烂,严重时发生昏迷。也叫走马牙疳或牙疳。
弹疽 ⒈ 割治痈疽。 ⒈ 割治痈疽。 引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能使个弹疽者,必其忍痛者也。”
逼疽疽 词语解释 逼疽疽 [ bī jū jū ] ⒈ 方言。矮小干瘦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方言。矮小干瘦的样子。
疽痈 ⒈ 痈疽,恶疮。 ⒉ 借指丑恶的事物或坏人坏事。 ⒈ 痈疽,恶疮。 引 宋 曾巩 《边将》诗:“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痈理须决。” ⒉ 借指丑恶的事物或坏人坏事。 引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十一:“那种堕落的神态真是 俄国 社会的疽痈。”
疽疮 ⒈ 毒疮。 ⒉ 比喻祸患。 ⒈ 毒疮。 引 杨朔 《木棉花》:“我不过是说这次民族自卫战争很像一块试金石,一个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晰清楚;又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可以加速割除溃烂的疽疮。” ⒉ 比喻祸患。 引 宋 王安石 《开元行》:“君不闻 开元 盛天子,纠合俊杰披奸娼;几年辛苦补四海,始得完好无疽疮。”
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