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的组词

梆字的常见组词有:硬梆梆、硬梆、山东梆子、山西梆子、破梆破羣、击梆、南梆子、老梆子、潦倒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传梆、梆子戏、梆子头、梆子腔、梆子、梆硬、梆梆枪、梆锣、梆鼓、梆梆硬、梆、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梆字相关信息

  • 拼音bāng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6886
  • 五笔SDTB
  • 仓颉DQJL
  • 郑码FCY
  • 四角47927

梆bāngㄅㄤˉ 〔~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

含梆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河南梆子 ⒈ 即豫剧。参见“豫剧”。 ⒈ 即豫剧。参见“豫剧”。 ⒈ 河南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种,演唱时以硬木梆子按拍,节奏鲜明。
硬梆梆
南梆子
梆子腔 ⒈ 一种伴用梆子来加强节奏的唱腔。 英 the music of some local operas; ⒉ 以梆子腔演唱的几种地方戏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称。 英 bangzi operas; ⒈ 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引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咸丰 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
山西梆子
梆鼓 ⒈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⒈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引 清 赵翼 《独夜》诗:“丽譙梆鼓夜初长,节物经秋爱浅凉。” ⒈ 板鼓的别名。参见「板鼓」条。
击梆 ⒈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⒈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引 明 吕维祺 《四彝馆增定馆则》之十五:“诸生每日辰初入馆……候击梆散馆,不许先出。”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差道:‘此是经卷,又不是甚么财物,待我在转桶边击梆,禀一声,递进去不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许击梆从转斗内投进。”
梆子戏 ⒈ 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 ⒈ 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参见“梆子腔”。 引 葛洛 《龙店乡的喜日》:“昨晚县城里有剧团在演梆子戏,听说今晚还要演哩。”
梆梆枪 ⒈ 方言。长枪。 ⒈ 方言。长枪。 引 《红色歌谣集·赤卫队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枪那嘛溜溜,见了嘛敌人嘛哎哟打一仗啊!” 原注:“四川 方言,即长枪。”
梆硬 ⒈ 极坚硬。 例 梆硬的水泥板。 英 hard; ⒈ 形容很坚硬。 引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那些伤员都是在前方绑扎所临时急救后就抬下来的,血衣也没有换,冻得梆硬。” ⒉ 形容态度生硬。 引 克非 《春潮急》九:“去呼叫的三个小青年态度梆硬,他料到情势不妙,心头很觉惊惶。”
破梆破羣
河北梆子 ⒈ 一种河北地方戏曲剧种,属梆子腔。 英 a local opera of Hebei province; ⒉ 另见“梆子腔” ⒈ 戏曲剧种。流行于 河北 和 辽宁、吉林、黑龙江 等省和 内蒙古自治区 的部分地区。由 清 乾隆 末年 山西 蒲州梆子传入 河北 逐渐演变而成。也有人认为直接渊源于北曲弦索调。在发展过程中曾受高腔、京剧的影响。以木梆子按节拍,音调高亢,表演细腻。 ⒈ 一种流行于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戏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
潦倒梆子 ⒈ 方言。不成器的人。徐光耀《平原烈火》十八:“现在周岩松常把村里一个潦倒梆子外号叫钱串儿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 ⒈ 方言。不成器的人。 引 徐光耀 《平原烈火》十八:“现在 周岩松 常把村里一个潦倒梆子外号叫 钱串儿 的叫去,半夜里喝酒打牌。”
梆锣 ⒈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⒈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持梆锣器械,往来巡逻,按更次鸣锣敲梆,直至天明。”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墻外是梆锣聒噪,堂上是人语喧哗,再也莫想睡得稳。”
硬梆
梆梆硬 ⒈ 形容很坚硬。 ⒈ 形容很坚硬。 引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段:“秦敏 浑身带着股霜雪气味,眼睫毛挂着白霜,口罩冻的梆梆硬。”
梆子 ⒈ 见“梆 1 ” ⒉ 一种用开有纵长口的空心树干制成的打击乐器。 英 slit drum; ⒊ 即“梆子腔。 英 bangzi operas; ⒋ ”:河南梆子。 ⒈ 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 引 《水浒传》第二回:“那庄前庄后,庄东庄西,三四百 史 家庄户,听得梆子响,都拖枪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 史家庄 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外面那洋号一回一回的,吹得呜呜响,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又是那打更的梆
传梆 ⒈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⒈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传梆禀知 谢廉使。廉使不升堂,竟叫进私衙里来。”
老梆子 ⒈ 方言。对老年人的蔑称。 ⒉ 方言。犹老调子。 ⒈ 方言。对老年人的蔑称。 引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老梆子,你管他妈的什么闲事,你身上也痒痒吗?” ⒉ 方言。犹老调子。 引 叶子玲 《雪飘除夕》:“要是以前,一看这漫天飞雪,他准会乐呵呵地哼几句‘瑞雪兆丰年’的老梆子。” ⒈ 轻蔑老年人的话。 例 如:「老梆子,快走开!别在这里碍手碍脚的。」
梆子头 ⒈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⒈ 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引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三者不能鬭而能声,摈於养者。”
山东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