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的组词

敕字的常见组词有:赍敕、整敕、喾敕、正敕、制敕、遵敕、诏敕、遗敕、应敕、棰敕、敕甲、敕唤、敕黄、敕画、敕号、敕躬、敕格、敕封、敕符、敕法、敕断、敕额、敕牒、敕答、敕赐、敕牓、敕葬、敕谕、敕语、敕印、敕许、敕晓、敕文、敕宪、敕条、敕头、敕书、敕始毖终、敕授、敕身、敕使、敕设、敕目、敕令、敕命、敕厉、敕力、敕勒术、敕勒歌、敕勒、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敕字相关信息

  • 拼音chì
  • 部首
  • 总笔画11画
  • 统一码6555
  • 五笔GKIT|SKTY
  • 仓颉DLOK
  • 郑码FJMO
  • 四角58940

敕chìㄔˋ 帝王的诏书、命令:~命。~书。~封。奉~。宣~。 告诫:申~。

含敕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敕建
发敕 词语解释 发敕 [ fā chì ] ⒈ 见“发日敕”。 引证解释 ⒈ 见“发日敕”。
敕头
降敕 ⒈ 颁发诏书。 ⒈ 颁发诏书。 引 《宋史·礼志八》:“大观 中,尚书省言,神祠加封爵等,未有定制,乃并给告、赐额、降敕。”
敕谕
敕文
敕晓
诫敕 ⒈ 见“诫敕”。 ⒈ 亦作“诫勅”。 ⒉ 汉 代皇帝诏书的一种。。’” 引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辛未詔曰” 唐 李贤 注:“《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诫敕……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 ⒊ 告诫;嘱咐。 引 《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昔 摩罗国 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勅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 宋 王安石 《诫励诸道转运使经画财利宽恤民力制》:“此礼
约敕
明敕 ⒈ 《汉书·平帝纪》:“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系。”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⒈ 亦作“明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引 《汉书·平帝纪》:“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詔所名捕,它皆无得繫。” 《后汉书·黄琼传》:“明勑近臣,使遵法度。”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宜明勑诸军,使深知此意。”
敕准
教敕 ⒈ 教诫;教训。 ⒈ 教诫;教训。 引 《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 《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 子羽 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 ’”《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 谢教敕不谨,封杖授 承嗣,使挞之; 承嗣 遂杖杀 宝正,由是两镇交恶。”
敕警
敕赐
敕葬
警敕 ⒈ 亦作“警勑”。亦作“警饬”。 ⒉ 警戒。 ⒈ 亦作“警勅”。亦作“警飭”。警戒。 引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汉 郑玄 笺:“戒,警敕军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岂不日相警戒乎?” 一本作“警勑”。 唐 陆贽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修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芥必惩而才用不匱;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復,登进者警飭以恪居。”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
敕印
敦敕 ⒈ 督察敕戒。 ⒈ 督察敕戒。 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詔﹞使中謁者 魏郡 清渊 马宪,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
墨敕斜封 ⒈ 用斜封下达的墨敕。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 ⒈ 用斜封下达的墨敕。 唐中宗 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参见“墨敕”。 引 《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时 上官昭容 与其母 郑氏 及尚宫 紫氏、贺娄氏 树用亲党,广纳货赂,别降墨敕斜封授官,或出臧获屠贩之类,累居荣秩。”
敕唤
敕勒术
敕画
遗敕
发日敕 ⒈ 唐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 ⒈ 唐 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 引 《唐六典·中书省》:“凡王言之别有七……四曰发日敕。” 亦省作“发敕”。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
口敕 ⒈ 亦作“口勑”。亦作“口勅”。 ⒉ 口宣诏敕。 ⒊ 帝王口头的诏令。 ⒈ 亦作“口勅”。 ⒉ 口宣诏敕。 引 《南齐书·垣崇祖传》:“崇祖 去后,上復遣 荀伯玉 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河东公 ﹞镇 并州,上问有何事第言之。奏曰:‘臣有弟 嘉祐 远牧 方州,手足支离,常繫念虑。’上因口勑 张嘉祐 可 忻州 刺史。” ⒊ 帝王口头的诏令。 引 《北史·王劭传》:“劭 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