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缯 |
⒈ 有图绘的丝织品。 ⒉ 指绘画用的帛。 ⒈ 有图绘的丝织品。 引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之四:“寳扇轻圆浅画繒,象牀平稳细穿藤。” ⒉ 指绘画用的帛。 引 《红楼梦》第四八回:“惜春 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繒立在壁间,用纱罩着。” |
黄缯 |
⒈ 黄色的绸子。 ⒈ 黄色的绸子。 引 《史记·项羽本纪》“纪信 乘黄屋车” 张守节 正义引 李斐 曰:“天子车以黄繒为盖里。” |
缯纶 |
|
瘗缯 |
|
绛缯 |
|
文缯 |
|
缯练 |
|
赶缯船 |
⒈ 清时一种用于海战的快艇。 ⒈ 清 时一种用于海战的快艇。 引 《清史稿·兵志六》:“雍正 二年,额定四种战船:曰水艍船,曰赶繒船,曰双篷船,曰快哨船。” |
练缯 |
⒈ 白色缯帛。 ⒈ 白色缯帛。 引 《礼记·内则》“櫛、縰、笄、緫” 唐 孔颖达 疏:“緫者,裂练繒为之,束髮之本,垂餘於髻后,故以为饰也。” |
粗缯 |
词语解释 粗缯(粗繒) [ cū zēng ] ⒈ 亦作“麄缯”。 ⒉ 粗制的丝织品。 |
笺缯 |
⒈ 指书信。 ⒈ 指书信。 引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脱惠笺繒,慰其翘想。” |
采缯 |
⒈ 指彩色丝织品。 ⒈ 指彩色丝织品。 引 汉 贾谊 《治安策》:“今 匈奴 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 汉 岁致金絮采繒以奉之。” |
缯帛 |
|
辟兵缯 |
⒈ 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事类赋》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韩鄂《岁华纪丽·端午》。 ⒈ 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 南朝 |
染缯 |
|
金缯 |
⒈ 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 ⒈ 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 引 《新唐书·王晙传》:“告以祸福,啗以金繒。” 清 顾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冠带中原隔,金繒异域来。”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詎知海禁洞开,外人环伺,夕贡金繒,晨输土地。” |
缯绫 |
|
缯绡 |
|
彩缯 |
⒈ 彩色绢帛。 ⒈ 彩色绢帛。 引 汉 李陵 《录别诗》之一:“欲寄一言去,託之牋綵繒。” 《后汉书·鲜卑传》:“詔封 乌伦 为率众王, 其至鞬 为率众侯,赐綵繒各有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昆吾国 ﹞以近葬为至孝。集大氊,居中悬衣服綵繒,哭祀之。” ⒈ 有五色文彩的丝织品,古人有时用以写书信。 引 汉·无名氏〈别诗〉三首之一:「欲寄一言去,托之牋彩缯。」 |
弋缯 |
|
垂缯 |
⒈ 谓穿上缯帛。 ⒈ 谓穿上缯帛。 引 《文选·谢惠连<雪赋>》:“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繒。” 李周翰 注:“裸壤,不衣国也。至是寒切,沸潭不能为涌,北户加泥以避寒。不衣之俗,亦垂繒帛也。”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垂繒之壤知止,衣葛之人动色。” |
缦缯 |
|
绨缯 |
|
缯船 |
|
缯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