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畛 |
⒈ 田间道路。语本《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⒈ 田间道路。 引 语本《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唐 孔颖达 疏:“一夫之间有通水之遂,广深各二尺也,此遂上即有一步径以通牛马;其十夫有通水之沟,广深各四尺也,此沟上即有一径畛,以通大车。” 清 林颐山 《经述·释井田一》:“汉 魏 时井田 |
连畛 |
⒈ 满田;连片。 ⒉ 接连不断。 ⒈ 满田;连片。 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唐 湛贲 《日五色赋》:“祥光旁烛,偏宜连畛之瓜;瑞彩下临,更并建社之土。” 宋 梅尧臣 《希深所居官舍新得府相蔬圃以广西园》诗:“烟畦偶连畛,蕙圃得增墟。” ⒉ 接连不断。 引 唐 柳宗元 《送辛生下第序略》:“其沉没厄困之士,闔户塞竇而得荣名者,连畛而起。” |
不分畛域 |
⒈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⒈ 不画分界限。形容感情融洽,同心协力。 引 《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传三·包世臣传》:「世臣拟多裁盐官,惟留运司主钱粮,场大使督灶户,不分畛域,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赴场缴课买盐。」 例 如:「人类应不分畛域,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而努力。」 反 厚此薄彼 |
郊畛 |
⒈ 郊界,郊野。 ⒈ 郊界,郊野。 引 《文选·张衡<东京赋>》:“殿未出乎城闕,旆已返乎郊畛。” 薛综 注:“郊畛,谓郊界也。” 唐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百泉縈草木,万井布郊畛。” |
区畛 |
|
畛域 |
|
畦畛 |
|
畛崖 |
|
畛营 |
|
畛封 |
|
畛略 |
|
防畛 |
⒈ 犹畛域。喻隔阂。 ⒈ 犹畛域。喻隔阂。 引 宋 王安石 《大理丞杨君墓志铭》:“然恃其能,奋其气,不治防畛以取通於世,故终於无所就以穷。” |
隐畛 |
|
蹊畛 |
|
畛陌 |
|
畛畔 |
|
畛畛 |
|
畛挈 |
|
封畛 |
⒈ 封地的边界。 ⒉ 泛指疆界。 ⒈ 封地的边界。 引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五等之礼,不革于时,封畛之制,有隆焉尔者,岂玩二王之祸而闇经世之筭乎?” ⒉ 泛指疆界。 引 《新唐书·裴度传》:“魏博 军度 黎阳,即叩贼境,封畛毗联,易生顾望,是自战其地。” 章炳麟 《序种姓上》:“古者民知渔猎,其次畜牧,逐水草而无封畛。” |
畛隰 |
|
畛畍 |
|
畛畷 |
|
疆畛 |
⒈ 地界;界限。 ⒈ 地界;界限。 引 《新唐书·元载传》:“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地广袤际,西不见疆畛。” |
畛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