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笥 |
|
家笥 |
⒈ 私家的箱箧。 ⒈ 私家的箱箧。 引 《新唐书·文艺传下·卢纶》:“帝遣中人悉索家笥,得诗五百篇以闻。” 明 李东阳 《忠爱祠赋》:“侯发公粟,若启家笥。” |
韦笥 |
|
五车腹笥 |
|
琼笥 |
|
盈帙满笥 |
|
经笥 |
⒈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后以“经笥”比喻博通经书的人。 ⒈ 后以“经笥”比喻博通经书的人。 引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 《晋书·裴秀传赞》:“鉅鹿 自然,亦云经笥。” 唐 褚亮 《奉和咏日午》:“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昼眠》:“宰我 粪墙讥敢避, 孝先 经笥謔兼忘。” ⒈ 笥,书箱。经笥指装经书的箱子。比喻学识广博的人。 引 《晋书·卷三五 |
竹笥 |
|
宝笥 |
⒈ 贮藏重要或珍贵物品的箱箧。 ⒈ 贮藏重要或珍贵物品的箱箧。 引 《梁书·刘孝绰传》:“昔 临淄 词赋,悉与 杨脩,未殫宝笥,顾惭先哲。” 唐 许敬宗 《麦秋赋应诏》:“却冰紈于宝笥,屏珍簟于披香。” 宋 田锡 《杨花赋》:“乃命左史记言,而右史録之,藏之宝笥。” |
囊笥 |
|
笥腹 |
|
腹笥 |
⒈ 笥:书箱。腹中的学问。 例 谈经腹笥空。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⒈ 笥,书箱。后因称腹中所记之书籍和所有的学问为“腹笥”。 引 语出《后汉书·边韶传》:“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讲学情田埆,谈经腹笥虚。” 《明史·文苑传二·周玄》:“尝挟书千卷,止 高棅 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 清 纳兰性德 《与韩元少书》:“钱牧斋 腹笥既富,文笔又长,援 |
箧笥 |
|
衣笥 |
|
玉笥 |
|
边韶笥 |
⒈ 同“边氏腹”。 ⒈ 同“边氏腹”。 引 清 李调元 《送门生颜东屏赴乡试即用原韵》:“才尽 江淹 笔,腹嘲 边韶 笥。” |
籯笥 |
⒈ 籯、笥都是竹编的盛器。借指积蓄的钱财。 ⒈ 籯、笥都是竹编的盛器。借指积蓄的钱财。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姜桐音 歷世仕宦,而无籯笥,然性喜中友之急。 山阴 徐伯调,家被贼。贼质其子男而要之赎, 徐 不能。参见“籯金”。 引 姜 卸妇头上粧赎之。” |
岩笥 |
|
橐笥 |
|
画笥 |
⒈ 装画儿的方形竹器。 ⒉ 借指可作绘画题材的事物。 ⒈ 装画儿的方形竹器。 引 宋 陆游 《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空斋惟一牀,窗影乱风竹。” ⒉ 借指可作绘画题材的事物。 引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 宋 王炎 《题远山平林图》诗:“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 宋 德洪 《题橘洲图》:“予家於 湘 西,开门则渔汀断岸不呼而登几案间,盖 湘 西皆吾画笥。” |
綀裳竹笥 |
⒈ 粗麻之裳与竹制之箱。《后汉书·逸民传·戴良》:“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綀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遗之。”后以“綀裳竹笥”用作嫁妆俭薄的谦词。 ⒈ 粗麻之裳与竹制之箱。 引 《后汉书·逸民传·戴良》:“初, 良 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綀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遗之。” 后以“綀裳竹笥”用作嫁妆俭薄的谦词。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婚姻》:“嫁女谦言,綀裳竹笥以遣行。” |
笥箧 |
|
书笥 |
|
边生经笥 |
⒈ 同“边氏腹”。 ⒈ 同“边氏腹”。 引 唐 卢照邻 《七日绵州泛舟诗》序:“边生 经笥,送炎气以濯缨; 郝 氏书囊,临秋光而曝背。” |
箱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