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附 |
|
俞纳 |
|
俞旨 |
|
竹孚俞 |
|
伯俞泣杖 |
⒈ 指孝顺父母。 ⒈ 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见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后比喻孝顺。 引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
都俞 |
词语解释 都俞 [ dōu yú ] ⒈ 见“都俞吁咈”。 引证解释 ⒈ 见“都俞吁咈”。 |
膺中俞 |
|
俞水 |
|
俞允 |
⒈ 《书·尧典》:“帝曰:'俞。'”俞,应诺之词。后即称允诺为“俞允”。多用于君主。 ⒈ 俞,应诺之词。后即称允诺为“俞允”。多用于君主。 引 《书·尧典》:“帝曰:‘俞。’”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语忌诫》:“累乞一藩,终不俞允。” 宋 朱熹 《答龚参政书》:“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 《宋史·赵普传》:“太祖 怒甚,起, 普 亦随之, 太祖 入宫, 普 立於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 |
离俞 |
词语解释 离俞 [ lí yú ] ⒈ 传说中的神禽。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神禽。 |
膺俞 |
|
肝俞 |
⒈ 亦作“肝腧”。 ⒉ 人体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的背俞穴。本穴内应肝脏,为肝气压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是治疗肝病的要穴,故名。 ⒈ 亦作“肝腧”。人体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的背俞穴。本穴内应肝脏,为肝气压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是治疗肝病的要穴,故名。 引 《灵枢经·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 |
俞振飞 |
|
胆俞 |
⒈ 人体穴位名。 ⒈ 人体穴位名。 引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胆俞,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所发,正坐取之。”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背部主病针灸要穴歌》:“胆俞主灸脇满呕,惊悸卧睡不能安,兼灸酒疸目黄色,面发赤斑灸自痊。” |
俞然 |
|
俞柎 |
|
俞儿舞 |
|
俞穴 |
|
都俞吁咈 |
⒈ 《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⒈ 亦省作“都俞”。 引 《书·益稷》:“禹 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又《尧典》:“帝曰:‘吁,咈哉!’”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昔 唐 虞 之际,以天下相授受,而示之以精一执中 |
俞俞 |
|
腰俞 |
|
俞骑 |
|
俞平伯 |
|
俞扁 |
|
吁咈都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