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徭薄税 |
|
| 徭编 |
|
| 莫徭 |
⒈ 瑶族的古称。 ⒈ 瑶 族的古称。 引 《隋书·地理志下》:“长沙郡 又杂有 夷蜒,名曰 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 唐 杜甫 《岁晏行》:“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 射雁鸣桑弓。” 宋 陆游 《将赴官夔府书怀》诗:“民风杂 莫徭,封域近无詔。” |
| 科徭 |
⒈ 科征徭役。 ⒈ 科征徭役。 引 《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六和塔 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 大昌 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於民,奈何许之!’” 《明史·项忠传》:“其祖 巴丹,自 明 初率所部归附,世以千户畜牧为雄长,仍故俗,无科徭。” |
| 兴徭 |
|
| 轻徭薄赋 |
|
| 杂徭 |
|
| 徭夫 |
|
| 赋徭 |
⒈ 赋税与徭役。 ⒉ 指分配徭役。 ⒈ 赋税与徭役。 引 《旧唐书·突厥传上》:“使内郡黔黎,各安其业,择其宰牧,轻其赋徭。” ⒉ 指分配徭役。 引 宋 王安石 《主簿王正臣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制》:“无赋徭之役,而有重禄之加。” |
| 飞徭 |
⒈ 古代临时的徭役。 ⒈ 古代临时的徭役。 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虽然赋役飞徭,原自出之众户。” |
| 差徭 |
⒈ 徭役。 ⒈ 徭役。 引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地土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每有差徭,俱照丁派。” |
| 租徭 |
|
| 外徭 |
|
| 徭税 |
|
| 家徭 |
⒈ 一家应该承担的徭役。 ⒈ 一家应该承担的徭役。 引 《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 |
| 征徭 |
|
| 徭人 |
|
| 均徭 |
⒈ 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⒉ 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⒈ 明 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⒉ 清 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 |
| 徭使 |
|
| 王徭 |
|
| 徭力 |
|
| 小徭 |
|
| 徭戍 |
|
| 侬徭 |
|
| 丁徭 |
⒈ 丁役。 英 corvée; ⒈ 古代成年男子所服的劳役。 引 《宋史·刑法志二》:“﹝ 郑从易 ﹞尝纳官赎父配隶罪,请同举人法,得免丁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其 孟县 等二十州县,丁徭地粮分额徵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