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磔 |
⒈ 指书法中戈和磔两种笔法。 ⒈ 指书法中戈和磔两种笔法。 引 清 陈维崧 《宝鼎现·题<定武兰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韵》词:“论戈磔,争夸典午,人擅韭花兼躉尾。” |
| 磔裂 |
|
| 磔刑 |
|
| 枭磔 |
|
| 诛磔 |
|
| 攘磔 |
⒈ 谓宰牲祈禳。攘,通“禳”。 ⒈ 谓宰牲祈禳。攘,通“禳”。 引 宋 苏轼 《和子由除日见寄》:“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
| 磔诛 |
|
| 磔剉 |
|
| 刳磔 |
|
| 磔攘 |
|
| 鞭磔 |
⒈ 鞭笞磔裂。 ⒈ 鞭笞磔裂。 引 宋 孔平仲 《常甫招客望海亭》诗:“海中百怪所会聚,海马海人并海驴。或如七十之老翁,或如三尺之侏儒。手足口眼莫不见,鞭磔尽作人号呼。” |
| 撦磔 |
|
| 破磔 |
⒈ 谓砍断分割牲体。 ⒈ 谓砍断分割牲体。 引 《文选·张衡<西京赋>》“置互摆牲” 唐 李善 注:“互,所以掛肉,摆,谓破磔悬之。” |
| 马毛蝟磔 |
词语解释 马毛蝟磔 [ mǎ máo wèi zhé ] ⒈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 韗磔 |
|
| 寸磔 |
⒈ 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 ⒉ 斩成许多小段。 ⒈ 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 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经略大臣设罢》:“至戊午年, 镐(杨镐 )又以边境事再起经略 辽东,遂至三路丧师。此其罪又寸磔不足赎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人人共愤,皆思寸磔 马(马士英)阮(阮大鋮 ),以谢先帝。” ⒉ 斩成许多小段。 引 闻一多 《孤雁》诗:“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
| 旁磔 |
|
| 磔砾 |
|
| 马毛猬磔 |
⒈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⒈ 后因以“马毛蝟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引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衝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清 杨思圣 《飘风行》:“惊沙扑面利如刀,马毛蝟磔雁声苦。” 清 蒲松龄 《归途大风》诗:“朔风扑面吹尘沙,马毛蝟磔人影斜。” |
| 一磔手 |
|
| 辜磔 |
⒈ 分裂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 ⒈ 分裂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 引 《韩非子·内储说上》:“荆南 之地, 丽水 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众。” |
| 披磔 |
|
| 磔杀 |
|
| 张磔 |
|
| 磔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