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咎 |
⒈ 非常的灾祸。 ⒉ 大的过错。 ⒈ 非常的灾祸。 引 《左传·僖公十四年》:“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国语·晋语八》:“非死逮之,必有大咎。” 韦昭 注:“非常之祸。” ⒉ 大的过错。 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察下情》:“僕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 |
妖咎 |
|
盈满之咎 |
|
愆咎 |
|
思咎 |
|
罪咎 |
|
不咎既往 |
⒈ 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 例 以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清·薛福成《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英 let bygones be bygones; do not censure sb.for his past misdeeds; ⒈ 亦作“不追既往”。 引 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明史·贵州土司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此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 清 林则徐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 |
訾咎 |
|
速咎 |
|
咎谪 |
⒈ 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谪,变异。 ⒈ 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讁,变异。 引 《晋书·郭璞传》:“往年岁末,太白蚀月;今在岁始,日有咎讁。” |
执咎 |
|
咎悔 |
⒈ 灾祸;灾患。 ⒉ 指悔过,追悔自责。 ⒈ 灾祸;灾患。 引 汉 班固 《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衡(禰衡 )恃才倜儻,肆狂狷於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 ⒉ 指悔过,追悔自责。 引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不自咎悔,对人反责不孝以十四年纪纲到省,不与回书。” ⒈ 灾祸。 |
畏咎 |
|
动辄得咎 |
⒈ 辄:就,总是。咎:罪过。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 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韩愈《进学解》 英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 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⒈ 谓做事往往获罪或受到责怪。咎,罪过,过失。 引 唐 韩愈 《进学解》:“跋前躓后,动輒得咎。”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今 伊川、晦菴 二先生,言为世法,行为世师,道非不弘,学非不粹,而动輒得咎,何也?”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七:“过了这样久心惊肉跳的生活,动辄得咎 |
括囊避咎 |
词语解释 ⒈ 括囊:束紧口袋;咎:罪责,灾祸。为人谨慎小心,不轻易说话,避免灾祸。 |
重咎 |
|
塞咎 |
|
咎舋 |
词语解释 咎舋 [ jiù xìn ] ⒈ 见“咎衅”。 引证解释 ⒈ 见“咎衅”。 |
愧咎 |
⒈ 惭愧而自责。 ⒈ 惭愧而自责。 引 《明史·弋谦传》:“朕於 谦 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 |
怨咎 |
|
谪咎 |
|
咎毁 |
⒈ 归咎,诋毁。 ⒉ 犹咎悔。 ⒈ 归咎,诋毁。 引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⒉ 犹咎悔。 引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实厚之士,交游之间,必每所在肩称,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毁。” |
引咎责躬 |
|
弃咎 |
|
罹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