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苇 |
⒈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高亨注:“杭,通'航',渡河。”后遂以“航苇”指小舟。 ⒈ 后遂以“航苇”指小舟。 引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高亨 注:“杭,通‘航’,渡河。” 唐 独孤及 《将还越留别豫章诸公》诗:“他时相忆双航苇,莫问 吴 江深不深?” 元 张宁 《云溪秋泛图为阎国宝赋》诗:“幽人航苇迷远近,思致偃蹇无容攀。” |
桃弓苇戟 |
|
苇箔 |
|
索苇 |
|
黄苇 |
⒈ 枯黄的芦苇。 ⒈ 枯黄的芦苇。 引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岁暮愍衰草》:“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落。山变兮青薇,水折兮黄苇。” 唐 郑谷 《失鹭鸶》诗:“月昏风急何处宿,秋岸萧萧黄苇枝。” 宋 苏轼 《书皇帝画扇》诗:“十年江海寄浮沉,梦绕 江 南黄苇林。” |
苇席 |
|
负芒披苇 |
⒈ 犹言披荆斩棘。 ⒈ 犹言披荆斩棘。 引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王有事於 越,敖 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鏑。” |
黄茅白苇 |
⒈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⒈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引 宋 苏轼 《答张文潜县丞书》:“王氏 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於生物,不同於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 王氏 之同也。” 宋 陈亮 《送王仲德序》:“最后 章 蔡 诸人以 王氏 之説一之,而天下靡然,一望如黄茅白苇之连错矣。” 王闿运 《<湘雨楼词>序》:“然观其所选,汗漫如黄茅白苇,其 |
萑苇 |
⒈ 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⒉ 竹的一种。 ⒈ 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引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朱熹 集传:“萑苇,即蒹葭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论语》:‘谁能出不由户。’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西录》:“柳荷千顷,萑苇生之。” ⒉ 竹的一种。 引 《易·说卦》:“为苍筤竹,为萑苇。” |
一苇可航 |
|
桃弓苇矢 |
|
一苇 |
|
束苇 |
|
枯苇 |
⒈ 枯槁的芦苇。 ⒈ 枯槁的芦苇。 引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萃》:“枯苇復生,下朽上荣。” 唐 李洞 《秋日曲江书事》诗:“门摇枯苇影,落日共鸥归。” 前蜀 贯休 《泊秋江》诗:“月白风高不得眠,枯苇丛边钓师魘。” 宋 刘子翚 《次韵熊叔雅七言》:“风惊枯苇连汀雨,霜着寒枫满树花。” |
苇塘 |
|
苇薄 |
|
姚一苇 |
|
麻苇 |
⒈ 麻与芦苇。比喻众多。 ⒈ 麻与芦苇。比喻众多。 引 《新唐书·房琯传》:“琯 欲持重有所伺,中人 邢延恩 促战,故败,士死麻苇。” |
苇箫 |
|
苇航 |
|
皮苇 |
|
蒲苇 |
|
结苇 |
词语解释 结苇 [ jié wěi ] ⒈ 见“结草虫”。 引证解释 ⒈ 见“结草虫”。 |
苇輤 |
|
朽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