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的组词

匡字的常见组词有:中匡、畏匡、眼匡、杨虎围匡、弼匡、一匡天下、一匡、一匡九合、跛匡、壹匡、三匡栏、析疑匡谬、谁匡、顺美匡恶、蟹匡、蟹匡蝉緌、墙匡、顷匡、匡戾、匡立、匡励、匡浪、匡剌、匡廓、匡君、匡困、匡惧、匡居、匡捄、匡救弥缝、匡救、匡教、匡矫、匡纠、匡谏、匡建、匡继、匡计、匡济、匡汲、匡士、匡拯、匡振、匡运、匡赞、匡岳、匡御、匡佑、匡翼、匡翊、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匡字相关信息

  • 拼音kuāng
  • 部首
  • 总笔画6画
  • 统一码5321
  • 五笔AGD
  • 仓颉SMG
  • 郑码HCVV
  • 四角71711

匡kuāngㄎㄨㄤˉ 纠正;~正。~谬。 救:~救。~复。~时济世。 辅助,帮助

含匡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匡革 ⒈ 纠正,改正。 ⒈ 纠正,改正。 引 《晋书·丁潭传》:“在三之义,礼有达制,近代以来,或随时降杀,宜一匡革,以敦于后。”
匡阜 ⒈ 江西庐山的别称。 ⒈ 江西 庐山 的别称。 引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流见 匡阜,势压 九江 雄。” 唐 刘轲 《庐山黄石岩院记》:“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洩而为川瀆。然则 匡阜 之气,其大也乎?” 唐 李德裕 《大孤山赋》序:“余剖符 淮 司,道出 蠡泽。属江天清霽,千里无波;点 大孤 於中流,昇旭日於 匡阜。不因左官,岂遂斯游?”
匡衡凿壁 ⒈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⒈ 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引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 稚圭。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匡鼎解颐 ⒈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⒈ 后以“匡 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引 《汉书·匡衡传》:“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如淳 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故诗至入妙,有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使善説者代为指点,无不亹亹动人,即 匡 鼎解颐是已。”
蚕绩蟹匡 ⒈ 《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皐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皐为之衰。'”郑玄注:“蚩兄死者,言其衰之不为兄死。如蟹有匡,蝉有緌;不为蚕之绩,范之冠也。”谓养蚕吐丝要筐,蟹壳似筐而与蚕筐无关。用以比喻弟弟虽穿孝而不是为了哥哥。后因以“蚕绩蟹匡”比喻名不副实。 ⒈ 《礼记·檀弓下》:“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 子皐 将为 成 宰,遂为衰。 引 成 人曰
匡教 ⒈ 纠正指教。 ⒈ 纠正指教。 引 梁启雄 《<荀子简释>自叙》:“若夫发藴阐精,仍期望於洪哲;纠谬绳疏,实祷祈於俊彦。博雅君子,幸匡教之。”
匡壁 ⒈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汉匡衡凿壁偷光故事。 ⒈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 汉 匡衡 凿壁偷光故事。参见“匡衡凿壁”。 引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奉上缄泪之句,断肠之辞,宛转十三行,预仿 苏娘 织锦;附以缠壁之金,搔头之玉,珍珠一百颗,聊为 匡 壁添光。”
跛匡
匡赞 ⒈ 见“匡赞”。 ⒈ 亦作“匡賛”。匡正辅佐。 引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 《南齐书·王晏传》:“隆昌 以来,运集艰难,匡賛之功,颇有心力。” 《旧唐书·儒学传上·刘纳言》:“刘纳言 收其餘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宫,久淹岁月,朝游夕处,竟无匡赞。”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议蠲逋赋,厘定鹺政,多所匡赞。”
匡勑 ⒈ 亦作“匡敕”。 ⒉ 正直谨慎。语本《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毛传:“勑,固也。”孔颖达疏:“既能诚正矣,既能慎固矣,于祀之礼无所失。”朱熹集传:“匡,正;敕,戒。” ⒈ 亦作“匡敕”。正直谨慎。 引 语本《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毛 传:“勑,固也。” 孔颖达 疏:“既能诚正矣,既能慎固矣,於祀之礼无所失。” 朱熹 集传:“匡,正;敕,戒。”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匡俗山 ⒈ 江西·庐山的别名。 ⒈ 江西 庐山 的别名。详“匡俗”。 引 《陈书·文学传·张正见》:“属 梁 季丧乱,避地於 匡俗山。”
析疑匡谬
匡鼎 ⒈ 《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敬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服、应二说是也。贾谊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张氏之说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匡鼎来',不晓其意,妄作衡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
匡恶 ⒈ 纠正过失。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唐玄宗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⒈ 纠正过失。 引 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济世匡时 ⒈ 济: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⒈ 拯救世人,矫正时弊。 引 清·黄宗羲〈黎眉郭公传〉:「垂髫读书,错综今古,尝怀济世匡时之略,运会不偶。」
匡改 ⒈ 纠正,改正。 ⒈ 纠正,改正。 引 《汉书·游侠传序》:“及至 汉 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 汉 承其绪,莫能匡改。”
匡助 ⒈ 辅助。 英 assist; ⒈ 辅助;协助。 引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缘起品》:“谓如色等匡助於识,令其炽盛。” 明 唐顺之 《萧孺人墓志铭》:“士尚 果决负才气,见事立断,无所避。其於权势人,鯁鯁欲绳以法,而孺人济以和柔温慎,其所匡助为多。” 《红楼梦》第九回:“这 贾蔷 ……上有 贾珍 溺爱,下有 贾蓉 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触逆於他。”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暗中维持匡助,自问亦復不少。” ⒈ 辅助。 引 《红楼梦·第九回》:
匡围 ⒈ 孔子周游列国,在匡地遭到围困。后泛指好人被围困。 ⒈ 孔子 周游列国,在 匡 地遭到围困。后泛指好人被围困。参见“匡人”。 引 《韩非子·难言》:“仲尼 善説而 匡 围之。” 清 周亮工 《王师将返闽围渐解射乌楼上示诸同事用生字》诗:“匡 围解后死,玉貌重先生。”
匡矫 ⒈ 纠正;矫正。 ⒈ 纠正;矫正。 引 《三国志·蜀志·董厥传》:“自 瞻、厥、建 统事, 姜维 常征伐在外,宦人 黄皓 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晋书·阎缵传》:“及至 明帝,因母得罪,废为 平原侯,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
匡过 ⒈ 纠正过失。 ⒈ 纠正过失。 引 《汉书·儒林传·辕固》:“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諂之徒也;匡过弼违者,社稷之骾也。”
靖匡 ⒈ 使安定和扶持。 ⒈ 使安定和扶持。 引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 上言 汉 帝曰:‘臣……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 ⒈ 安定。 引 《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于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
匡言 ⒈ 进言匡正。 ⒈ 进言匡正。 引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庆 ﹞在位九岁,无能有所匡言。” 《明史·贺逢圣传》:“逢圣 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 逢圣 终无所匡言。”
匡廓 词语解释 匡廓 [ kuāng kuò ] ⒈ 见“匡郭”。 引证解释 ⒈ 见“匡郭”。
匡运 ⒈ 正常地运转。 ⒈ 正常地运转。 引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道不能正直而方,则德不能匡运周徧。”
匡佐 ⒈ 匡正辅助。 ⒈ 匡正辅助。 引 《后汉书·荀彧传》:“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陛下千金招召收,必能匡佐作忠臣。” 《旧唐书·宦官传·田令孜》:“鑾舆返正, 令孜 颇有匡佐之功,时 令孜 威权振天下。”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 李白 ﹞果是不凡。皇上若聘取来京,必能润色鸿业,匡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