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币 |
|
白鹿皮币 |
⒈ 即白鹿币。 ⒈ 即白鹿币。 《汉书·食货志下》:“上与 汤 既造白鹿皮币,问 异。参见“白鹿币”。 引 异 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説。” |
息币 |
|
澳门币 |
词语解释 ⒈ 澳门地方通行的货币,以圆为单位。 |
征币 |
|
玉币 |
|
奉币 |
⒈ 犹进贡。 ⒈ 犹进贡。 引 《汉书·公孙弘传》:“远方之君莫不説义,奉币而来朝,此和之极也。” |
三币 |
|
入币 |
|
质币 |
|
瑶币 |
|
发币 |
⒈ 致送礼物或财物。 ⒈ 致送礼物或财物。 引 《左传·隐公七年》:“初, 戎 朝於 周,发币於公卿。” 《国语·周语中》:“定王 八年,使 刘康公 聘於 鲁,发币於大夫。” 韦昭 注:“发其礼币於 鲁 大夫。” 《周礼·春官·占梦》“季冬,聘王梦” 汉 郑玄 注:“季冬日穷於次,月穷於纪,星迴於天,数将几终,於是发币而问焉,若休庆之云尔。” 贾公彦 疏:“郑 以礼动不虚,必以币帛行礼乃始问王,故云发币而问焉。” |
币贡 |
⒈ 指入贡的绣帛、圭璋、虎豹皮、马等物。 ⒈ 指入贡的绣帛、圭璋、虎豹皮、马等物。 引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四曰币贡。” 郑玄 注:“币贡,玉马皮帛也。” ⒈ 古时诸侯进贡给天子的玉马皮帛等。 引 《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四曰:『币贡』。」 |
币籍 |
⒈ 征收货币。 ⒈ 征收货币。 引 《管子·轻重丁》:“且君币籍而务,则贾人独操国趣;君穀籍而务,则农人独操国固。” 郭沫若 等集校:“谓如专以征收货币为务。” |
岁币 |
|
驰币 |
⒈ 进献玉马皮帛。 ⒈ 进献玉马皮帛。 引 元 耶律楚材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万国来驰币,诸侯敬奉璋。” |
货币流通 |
词语解释 ⒈ 货币在商品买卖者间的转手运动。由商品流通引起并服务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量只有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才能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
礼币 |
⒈ 用作馈赠、贡献的礼物。 ⒈ 用作馈赠、贡献的礼物。 引 《仪礼·聘礼》:“执礼币以尽言赐礼。”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自谓事之未勤,而礼币之尚轻也,於是篤信之心,尤加恭肃,赂以殊玩,为之执奴僕之役,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幕下 崔员外,昨驰礼币,尝诣门墻。” |
委币 |
|
币财 |
⒈ 礼物,财货。 ⒈ 礼物,财货。 引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鲁 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 《史记·大宛列传》:“遣使 柏始昌、吕越人 等岁十餘辈,出此初郡抵 大夏,皆復闭 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 大夏 焉。” |
卑辞重币 |
⒈ 谓言辞谦恭,礼物丰厚。亦作:卑辞厚币。 ⒈ 谓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引 《战国策·秦策三》:“卑辞重币以事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齐 惧,必卑辞重币以事 秦。” 亦作“卑辞厚币”。 《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 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裕靖节公殉难》:“若木 由是名闻 江 南,凡 两江 总督到任,必卑辞厚币,敦请入幕,为上宾者数十年。” |
币帛 |
⒈ 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⒉ 泛指财物。 ⒈ 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引 《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寳钱货,遂以钱送死。”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记赵梦得事》:“币帛不为服章,而以书字,上帝所禁。” ⒉ 泛指财物。 引 《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 |
港币 |
⒈ 香港地方发行的货币,以“元”为单位。 英 Hong Kong currency; ⒈ 香港 通行的货币。 引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一共是一百二十五万二千八十块港币。” ⒈ 香港的货币名称。以元为单位。 |
钞币 |
⒈ 纸币。 ⒈ 纸币。 引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下:“上大悦,赐 景暘 钞币,遣还故里。”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银行政策》:“币制既定以后,民必乐於用钞币。” |
赀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