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人于千里之外 |
⒈ 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语出《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距,通“拒”。 ⒈ 亦省作“拒人千里”。 引 语出《孟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街上的店家早已把排门关得紧紧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十月》1981年第6期:“她看见 扬帆,如同陌生人,神情矜持严峻,一副拒人千里的傲慢。” ⒈ 语本指在千里之外就把人挡住。比喻态度高傲,毫无商量转圜的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词语解释 ⒈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
鸿渐之仪 |
⒈ 《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⒈ 后以“鸿渐之仪”为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 引 《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明 张居正 《答南列卿陈我度书》:“幸惟俯谅,天衢广阔,鸿渐之仪,岂有量哉。”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惟公以鸿渐之仪,困於燕雀。” |
栖神之域 |
|
七步之才 |
|
谲怪之谈 |
⒈ 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 ⒈ 怪异而不近情理的谈话。 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 |
赫赫之功 |
⒈ 赫赫:盛大显著貌。显赫的业绩。形容功劳极大。 ⒈ 显盛的功勋。 引 《荀子·劝学》:「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
盘石之安 |
|
托骥之蝇 |
|
水乳之契 |
|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
|
无耻之徒 |
|
不次之迁 |
词语解释 ⒈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所之 |
|
搢绅之士 |
|
半面之交 |
⒈ 形容只见过一面的人。 例 我和他只是在一次会上见过面,并没有交谈过,只算是半面之交吧。 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白居易《与元九书》 英 a once-met acquaintance; ⒈ 谓只见过一次面的交往。参见“半面”。 引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姚简叔画》:“简叔 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 茅盾 《子夜》十六:“我知道 赵伯韬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
匹夫之勇 |
|
桓山之泣 |
⒈ 谓家人离散的悲痛。 ⒈ 谓家人离散的悲痛。参见“桓山鸟”。 引 《梁书·元帝纪》:“惵惵黔首,路有衔索之哀;蠢蠢黎民,家陨 桓山 之泣。” 亦作“桓山之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北面事亲,别舅摛《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 桓山 之悲,皆大失也。” |
门外之治 |
词语解释 ⒈ 旧指朝廷和政治。 |
昆山之下,以玉抵鸟 |
词语解释 ⒈ 昆山:昆仑山;抵:抵挡,投击。昆仑山下的人,用玉石投击鸟。形容尽管是的东西,但多了就不足为奇了。 |
思所逐之 |
|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
不食之地 |
⒈ 不宜耕种的土地。 ⒈ 不宜耕种的土地。 引 《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郑玄 注:“不食,谓不垦耕。”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因河山以为防,故去沙石咸卤不食之地。” 清 冯景 《俞老仆墓志铭》:“歛之加礼,葬於不食之地。” ⒈ 不能耕种或开垦的土地。 引 《礼记·檀弓上》:「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战国策·秦策四》:「此皆广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 |
邻父之疑 |
词语解释 ⒈ 邻父:指邻居的老年人。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 |
损之又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