腑肺 |
⒈ 泛指内脏。亦比喻内心。 ⒈ 泛指内脏。亦比喻内心。 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宋 盛时,贤相得以尽力者,皆以动得面对故,夫面对便,则畏忌消而情谊洽,此腑肺所以得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妾思和尚必是菩萨化身。清水一洒,若更腑肺。” |
脏腑 |
|
托肺腑 |
|
感深肺腑 |
⒈ 犹言感人肺腑。 ⒈ 犹言感人肺腑。 引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臺 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纔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
洞见肺腑 |
词语解释 ⒈ 很清楚地看见人的内心。形容襟怀坦白,待人诚恳。 |
肝腑 |
⒈ 比喻真心诚意。 ⒈ 比喻真心诚意。 引 明 李东阳 《成国庄简公挽诗》序:“其道义之相孚,肝腑之相託,虽 桓氏 之於 鲍宣,李氏 之於 孙明,復有不是过。” |
感人肺腑 |
⒈ 使人内心深受感动:言词恳切,感人肺腑。 ⒈ 见“感人肺肝”。 ⒈ 肺腑,比喻内心深处。感人肺腑形容使人深受感动。也作「感人肺肝@@@感人心脾」。 例 如:「他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太感人肺腑了。」 反 无动于衷 |
深铭肺腑 |
|
肺腑之言 |
⒈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 例 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三国演义》 把这些肺腑之言强加给你。 英 confidence; heart-to-heart talk; words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⒈ 发自内心的话。 引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下官此席,专屈诸乡亲下降,有句肺腑之言奉告。” 苏曼殊 《碎簪记》:“前日趋叩高斋,正君偕 莲姑 出游时也。蒙令叔出肺腑之言相劝。” ⒈ 发自内心的真话。 引 《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曰:『汝无所私,何夜深于此长叹? |
铭诸心腑 |
|
五脏六腑 |
|
沁入肺腑 |
|
刿鉥心腑 |
|
胏腑 |
⒈ 同“肺腑”。 ⒉ 比喻帝王的亲戚。 ⒊ 比喻内心。 ⒈ 同“肺腑”。 ⒉ 比喻帝王的亲戚。一本作“肺腑”。 引 《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胏腑,位极人臣。” ⒊ 比喻内心。 引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媿捧芝兰赠,还披胏腑呈。” 宋 苏辙 《送柳子玉》诗:“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胏腑。” |
绣腑 |
|
心腑 |
|
肺腑之谈 |
词语解释 ⒈ 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
襟腑 |
⒈ 心胸;襟怀。 ⒈ 心胸;襟怀。 引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 唐 源乾曜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安人在勤恤,保大殫襟腑。” |
腑水 |
⒈ 腐水,臭水。腑,通“腐”。 ⒈ 腐水,臭水。腑,通“腐”。 引 汉 贾谊 《新书·耳痹》:“越王 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 俞樾 《诸子平议·贾子二》:“腑即腐字,移下半肉字於右旁耳。” |
铭诸肺腑 |
|
肺腑交 |
⒈ 谓推心置腹的交谊。 ⒈ 谓推心置腹的交谊。 引 明 高攀龙 《马母林孺人六十序》:“盖孺人有子曰 惟任,与不佞等託肺腑交。” |
腑脏 |
⒈ 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亦泛指人的内脏。 ⒈ 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亦泛指人的内脏。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破积聚於腑臟,追二竖於膏肓。”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时,他底妻简直连腑脏都颤抖。” ⒈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引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 |
沁人肺腑 |
|
腑冷 |
⒈ 腐烂散落。腑,通“腐”。 ⒈ 腐烂散落。腑,通“腐”。 引 《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獘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 毕沅 校注:“腑即腐字异文。冷、烂,音相近,当为烂。”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二》:“毕沅 谓腑即腐字异文,是也。又谓冷、烂音相近,当为烂,非是。按冷本应作泠,泠、零古字通……腐零,谓腐朽零落也。” 王焕镳 校释:“句意:拿出去以后损坏腐烂,零落疏散, |
痛彻心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