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的组词

焚字的常见组词有:刳胎焚夭、刳胎焚郊、惔焚、芝焚、自焚、五内俱焚、玩火自焚、五内如焚、未焚徙薪、燕处焚巢、芝焚蕙叹、芝艾俱焚、煮粥焚须、煮鹤焚琴、芝艾同焚、芝艾共焚、芝艾并焚、芝残蕙焚、忧心如焚、飙焚、塞井焚舍、扫地焚香、玉石俱焚、象齿焚身、烧焚、心焦如焚、心急如焚、释缚焚榇、心如火焚、坑儒焚书、坑焚、昆仑失火,玉石俱焚、破釜焚舟、继晷焚膏、捻土焚香、鸟焚鱼烂、鸟焚其巢、济河焚舟、牧竖之焚、椒焚桂折、竭泽焚薮、救焚拯溺、救焚投薪、救焚益薪、救焚、兰艾同焚、兰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焚除、焚次、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焚字相关信息

  • 拼音fén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711A
  • 五笔SSOU
  • 仓颉DDF
  • 郑码FFUO
  • 四角44809

焚fénㄈㄣˊ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

含焚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煮粥焚须
焚冲 ⒈ 烧毁战车。冲,古代一种用以攻城的战车。 ⒈ 烧毁战车。衝,古代一种用以攻城的战车。 引 《左传·定公八年》:“公侵 齐,攻 廪丘 之郛,主人焚衝,或濡马褐以救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守未焚衝,攻已濡褐。”
焚掷 ⒈ 毁弃。 ⒈ 毁弃。 引 《宣和书谱·二十六体篆》:“搜求旧字,焚掷略尽。”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如曰踳驳淆乱,速朽为宜,则 李 杜 以还,例应焚掷,固亡所容余喙矣。”
焚身 ⒈ 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 ⒈ 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 引 《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 ⒉ 犹丧生。焚,通“僨”。 引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孔颖
焚砚 ⒈ 见“焚研”。 ⒈ 见“焚研”。 ⒈ 自愧文不如人,自毁笔砚,以示不再著述。也作「焚研」。
焚骸 ⒈ 烧身。 ⒈ 烧身。 引 《后汉书·周举传》:“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
象齿焚身
焚烬 ⒈ 烧成灰烬。 ⒈ 烧成灰烬。 《北史·牛弘传》:“詔 刘向 父子讐校篇籍。 引 汉 之典文,於斯为盛。及 王莽 之末,并从焚烬。”
心如火焚
焚香膜拜 词语解释 焚香膜拜 [ fén xiāng mó bài ] ⒈ 见“焚香礼拜”。 引证解释 ⒈ 见“焚香礼拜”。
继晷焚膏 ⒈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⒈ 夜以继日的勤读不怠。参见「焚膏继晷」条。 引 明·邵璨《香囊记·第二出》:「青云梦杳,且就学趋庭,继晷焚膏。」
焚笔 ⒈ 犹焚草。 ⒈ 犹焚草。参见“焚草”。 引 唐 赵嘏 《山阳即席献裴中丞》诗:“暂肯剖符临水石,几曾焚笔动星辰。”
焚溺 ⒈ 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⒉ 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⒈ 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然节而宣之,则以养生立功,用之失适,则焚溺而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坐视其人之焚溺,虽一举手之力,亦惮烦不为,此心尚可问乎?” ⒉ 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引 唐 白居易 《寓言题僧》诗:“力小无因救焚溺, 清凉山 下且安禪。” 宋 石介 《感事》诗:“三岁出南狩,王
济河焚舟 ⒈ 渡过了河就把船烧掉。表示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⒈ 过了河,就把所乘坐的船烧掉。比喻不留后路,抱著必死的决心,勇往直前。 引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反 急流勇退
芝焚蕙叹
焚山 ⒈ 失火之山。 ⒉ 犹焚死。 ⒈ 失火之山。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水虽胜火,而升合不足以救焚山。” ⒉ 犹焚死。参见“焚死”、“焚林”。 引 清 钱谦益 《曹能始为先夫人立传寄谢》诗:“筑室不堪论旧隐,焚山寧復问新封。”
焚和 ⒈ 谓毁灭中和之性。 ⒈ 谓毁灭中和之性。 引 《庄子·外物》:“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 郭象 注:“众人而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也。” 成玄英 疏:“驰心利害,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云栖楼寺作》诗:“焚和从一念,繫物沮高蹈。”
焚芝锄蕙 词语解释 ⒈ 芝、蕙:古人视为瑞草。焚毁灵芝,锄掉蕙草。比喻贤者遭受灾祸。
焚靡 ⒈ 烧毁散失。 ⒈ 烧毁散失。 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序》:“文籍焚靡,十不遗一。”
破釜焚舟
焚薮而田 ⒈ 同“焚林而田”。 ⒉ 薮,林薮。 ⒈ 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引 《吕氏春秋·义赏》:“焚藪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焚骨扬灰 ⒈ 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⒈ 焚烧尸体,播洒骨灰。形容极其痛恨。 引 《南史·贼臣传·侯景》:“景 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 明 李东阳 《腹中剑》:“肃宗 克 长安 日,欲勅诸将发 林甫 塚,焚骨扬灰,曰:‘此贼昔日万方危朕。’” 亦作“焚尸扬灰”。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 礼 甚,又诣刑部,请照 陶和气 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⒈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也作「焚尸扬
刳胎焚夭
焚荐 ⒈ 烧香祭献。 ⒈ 烧香祭献。 引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大王为鹤降醮彭女观词》:“玄坛蘙薈,久无焚荐之踪;林木阴森,果致感通之事。”
焚修 ⒈ 焚香修行。泛指净俢。 ⒈ 焚香修行。泛指净俢。 引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五:“若道阴功能济活,且将方寸自焚修。” 前蜀 杜光庭 《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汪大尹 向 佛显 道:‘闻得你合寺僧人,焚修勤谨,戒行精严,都亏你主持之功。’” 《红楼梦》第一〇三回:“老道从何处焚修,在此结庐?” ⒈ 焚香修道。 引 唐·司空图〈携仙箓〉诗九首之五:「若道阴功能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