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的组词

钺字的常见组词有:旌钺、钺斧、旄钺、锵钺、仗钺、朱钺、钺星、钺下、钺斧、用钺、鈇钺、衮钺、麾钺、元钺、玉钺、受钺、授钺、玄钺、戎钺、齐钺、戚钺、天钺、桥公钺、假钺、假黄钺、节钺、金钺、絻钺、斧钺、斧钺刀墨、斧钺之人、斧钺之诛、斧钺汤镬、伏钺、釜钺、黄钺、甘心鈇钺、赐斧钺、赐鈇钺、刀锯斧钺、白旄黄钺、秉旄仗钺、秉钺、不避斧钺、不辟斧钺、二钺、钺、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钺字相关信息

  • 拼音yuè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94BA
  • 五笔QANT|QANN
  • 仓颉OPIV
  • 郑码PHZ
  • 四角83750

钺yuèㄩㄝˋ 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

含钺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玉钺
赐斧钺 词语解释 赐斧钺 [ cì fǔ yuè ] ⒈ 见“赐鈇钺”。 引证解释 ⒈ 见“赐鈇鉞”。
玄钺
锵钺
斧钺汤镬 ⒈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⒈ 斧钺,以大斧砍。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死。斧钺汤镬指汉时两种残酷的死刑。 引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桥公钺
伏钺 ⒈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⒈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引 郭沫若 《船泊石城岛畔杂成》诗:“葡 人大副传佳话,曾作逋逃到此间。往日喧宾今伏鉞,春光先到岸头山。”
不避斧钺 ⒈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⒈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 引 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金钺 ⒈ 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 ⒈ 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 引 晋 陆机 《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金鉞镜日,云旗降文。”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之一:“拥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轮。”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素 一日欲入朝,见 文帝 执金鉞逐之。”
秉旄仗钺 词语解释 ⒈ 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假钺 词语解释 假钺 [ jiǎ yuè ] ⒈ 见“假黄钺”。 引证解释 ⒈ 见“假黄鉞”。
赐鈇钺 ⒈ 亦作“赐斧钺”。 ⒉ 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⒈ 亦作“赐斧鉞”。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引 《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鉞然后杀。” 孔颖达 疏:“赐鈇鉞者,谓上公九卿得赐鈇鉞,然后邻国臣弑君、子弑父者得专征之。” 《新唐书·陆贽传》:“是以古之遣将者,君推轂而命之,又赐鈇鉞,故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机宜不以远决,号令不以两从。” 清 宋儒醇 《甲春春三
戎钺
朱钺
斧钺之人 词语解释 ⒈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
斧钺之诛 词语解释 ⒈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二钺 ⒈ 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 ⒈ 指 明 代宦官 汪直 的帮凶 王越 与 陈钺。 引 《明史·宦官传一·汪直》:“恶 直 者,指 王越、陈鉞 为二 鉞。小中官 阿丑 工俳优……为 直 状,操两鉞趋帝前。旁人问之,曰:‘吾将兵,仗此两鉞耳。’”
受钺
衮钺
黄钺 ⒈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⒈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引 《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 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 以黄鉞斩 紂 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
刀锯斧钺 ⒈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 ⒈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鉞,妇自受之,必不令貽害双亲。”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民族的灵魂》:“这些阎王也正在准备着刀锯斧钺,油锅炮烙,大家商量着怎样来瓜分脔割。”
钺斧
钺斧
麾钺
甘心鈇钺 词语解释 ⒈ 鈇:刑具,铡刀;钺:古兵器,形状象板斧而较大。心甘情愿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