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藤 |
⒈ 古代用以吸酒的藤枝。 ⒉ 酒名。 ⒈ 古代用以吸酒的藤枝。 ⒉ 酒名。 引 宋 朱辅 《溪蛮丛笑》:“酒以火成,不醡不篘,两缶西东,以藤吸取,名钓藤酒。” |
坭藤 |
|
葛藤 |
⒈ 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英 complication; ⒈ 葛的藤蔓。 引 《出曜经》卷三:“其有众生,堕爱网者,必败正道……犹如葛藤缠树,至末遍则树枯。”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故佛家有认贼作子与葛藤绊路之説。” 贺敬之 《雷锋之歌》:“梅花的枝条上,会不会有人暗中嫁接有毒的葛藤。” ⒉ 比喻事物纠缠不清或话语噜苏繁冗。 引 宋 王君玉 《杂纂续·不识迟疾》:“急如厕説葛藤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太仓相公》:“贸首相 |
鹭鸶藤 |
|
藤杯 |
|
斑珠藤 |
词语解释 斑珠藤 [ bān zhū téng ] ⒈ 藤之一种,生山谷中,其种子如珠而斑。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附录·斑珠藤》。 引证解释 ⒈ 藤之一种,生山谷中,其种子如珠而斑。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附录·斑珠藤》。 |
赤藤 |
⒈ 又名红藤。产南方山中,皮赤色,古代用以作杖。煮汁服之,可驱虫利便。 ⒈ 又名红藤。产南方山中,皮赤色,古代用以作杖。煮汁服之,可驱虫利便。 引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繫金呿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省藤》﹝集解﹞引 陈藏器 曰:“﹝赤藤﹞生南地深山。皮赤,大如指,堪缚物,片片自解也。” |
藤子 |
|
紫藤 |
|
钩藤 |
⒈ 植物名。茜草科。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四方形。叶对生,椭圆形。通常在叶腋处生有由花序柄变成的弯钩两枚,故名。中医学上以带钩的茎枝入药,以治眩晕头痛、小儿惊风、高血压等症。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钩藤》。 ⒈ 植物名。茜草科。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四方形。叶对生,椭圆形。通常在叶腋处生有由花序柄变成的弯钩两枚,故名。中医学上以带钩的茎枝入药,以治眩晕头痛、小儿惊风、高血压等症。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 |
鸳鸯藤 |
|
雪藤 |
|
蚺蛇藤 |
|
璎珞藤 |
|
蟠藤亲眷 |
|
胡孙藤 |
⒈ 手杖名。 ⒈ 手杖名。 引 唐 李白 《僧伽歌》:“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王琦 注:“杨齐贤 曰:胡孙藤,乃藤杖,手所执者。” |
月支藤 |
|
黄藤 |
⒈ 药草名。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 ⒉ 钩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钩吻》。 ⒈ 药草名。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 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黄藤》:“黄藤生 岭 南,状若防己,俚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 ⒉ 钩吻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钩吻》。 |
引藤 |
|
藤本植物 |
|
藤黄 |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印度、越南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 印度、越南 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藤黄》:“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 《红楼梦》第四 |
抽藤条 |
⒈ 用藤条抽打。 ⒈ 用藤条抽打。 引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单在刑罚一方面,我才晓得现在的 中国 有:一,抽藤条,二,老虎凳,都还是轻的。” |
藤纸 |
|
科藤 |
⒈ 藤之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⒈ 藤之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引 《太平御览》卷九九五引 汉 杨孚 《异物志》:“科藤围数寸,重於竹,可以为杖,篾以缚船及以为席,胜於竹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合浦 有 康头山,山上有一头鹿,额上戴科藤一枝,四条直上,各长丈许。” |
藤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