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 |
词语解释 ⒈ 根据加拿大数学家菲尔兹的提议、捐助而建立的国际性数学荣誉奖。每四年在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颁发一次,1936年在挪威奥斯陆第十届数学家代表大会上首次颁奖。为了鼓励获奖者继续努力,规定获奖者的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下。 |
恶衣菲食 |
⒈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⒈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亦省作“恶菲”。 引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 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杞 有口才,体陋甚,鬼貌蓝色,不耻恶衣菲食,人未悟其不情,咸谓有祖风节。”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军士有流言郊赏薄於 唐明宗 时者,帝闻之,壬午,召诸将至寝殿,让之 |
圣菲波哥大 |
|
菲律宾大学 |
词语解释 菲律宾大学(菲律賓大學) [ fēi lǜ bīn dà xué ] ⒈ 菲律宾的国立大学。1908年创建于奎松城。设有文理、商业、教育、工程、建筑、美术、法学、公共管理、农业、森林、医学等学院。 |
菲履 |
⒈ 草或麻编成的鞋。 ⒈ 草或麻编成的鞋。 引 《晏子春秋·问下二十》:“治唐园,考菲履。” 《汉书·刑法志》:“世俗之为説者,以为治古者无肉刑,有象刑墨黥之属,菲履赭衣而不纯,是不然矣。” 颜师古 注:“菲,草履也。” 唐 王献 《炙毂子录·麻鞵》:“夏 殷 皆以草为之屩, 左氏 谓之菲履也。至 周 以麻为之,谓之鞵,贵贱通著之。” |
卑菲 |
⒈ 犹俭朴。 ⒈ 犹俭朴。 引 《北史·房彦谦传》:“向使二国祗敬上玄,惠恤鰥寡,委任方直,斥远浮华,卑菲为心,惻隐是务…… 泰山 之固,弗可动也。” |
菲才 |
⒈ 亦作“菲材”。 ⒉ 浅薄的才能。多用作自谦之词。 ⒈ 亦作“菲材”。浅薄的才能。多用作自谦之词。 引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梦兆》:“余以菲才谬登政府,虽不久,秩一品。”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只恐小弟菲材,不堪胜任。” 《红楼梦》第九三回:“弟因菲材获谴,自分万死难偿。” |
菲食卑宫 |
词语解释 ⒈ 菲:微薄;卑:低。饮食菲薄,宫室简陋。指不讲究享受,励精图治。 |
浣衣菲食 |
|
菲敬 |
⒈ 谦辞,菲薄的礼物。 ⒈ 谦词。菲薄的礼物。 引 鲁迅 《书信集·致郁达夫王映霞》:“奉上粗品两种,算是补祝弥月的菲敬。” ⒈ 送礼时的谦词,言所赠微薄。 |
不遗葑菲 |
词语解释 ⒈ 原意是采集蔓青和萝卜时,不要困根部不好而连茎叶都抛弃。对有可取之处的人要尽量收罗利用。 |
菲律宾 |
词语解释 ⒈ 东南亚岛国,和中国隔海相望。主要由吕宋和棉兰老两大岛组成。面积29.97万平方千米。人口7026.69万(1995年)。首都马尼拉。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和椰产品出口国。 |
葑菲 |
|
菲言厚行 |
词语解释 ⒈ 菲:微薄,引申为少;厚:指多。少说多做。 |
自奉菲薄 |
|
葑菲之采 |
|
芦菲 |
词语解释 芦菲 [ lú fēi ] ⒈ 见“芦扉”。 引证解释 ⒈ 见“芦扉”。 |
菲诚 |
⒈ 谦词。微薄的诚意。 ⒈ 谦词。微薄的诚意。 引 前蜀 杜光庭 《王虔常侍北斗醮词》:“伏冀省临薄礼,采纳菲诚。” |
菲陋 |
⒈ 谓低劣。常用作谦词。 ⒈ 谓低劣。常用作谦词。 引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橘生 湘水 侧,菲陋人莫传。”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浔阳书》:“僕之菲陋僝弱……谬膺顾托之重,力轻於鸿毛,任重於 泰山。” |
菲葑 |
⒈ 菲和葑,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语本《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 ⒈ 菲和葑,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 引 语本《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 |
大卫·科波菲尔 |
词语解释 ⒈ 长篇小说。英国狄更斯作于1850年。遗腹子大卫·科波菲尔自幼受继父虐待。母亲死后,被送去当童工。后历经艰辛,投靠姨婆,终于上了学。中学毕业后在律师事务所当见习生,后与律师女儿朵拉相爱成婚。经过艰苦努力,成了著名作家。朵拉病逝后,他出国旅行,三年后回国,与儿时的女友艾妮斯结为夫妇。 |
莎菲女士的日记 |
|
郁郁菲菲 |
|
菲材 |
⒈ 见“菲才”。 ⒈ 见“菲才”。 ⒈ 浅短的材干,多用为谦词。 引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只恐小弟菲材,不堪胜任。」 |
绳菲 |
⒈ 亦作“绳屝”。 ⒉ 古代丧服所着的草鞋。 ⒈ 亦作“绳屝”。古代丧服所着的草鞋。 引 《仪礼·丧服》:“绳屨者,绳菲也。” 郑玄 注:“绳菲,今时不借也。” 贾公彦 疏:“云‘绳菲,今时不借也’者, 周 时人谓之屨子, 夏 时人谓之菲, 汉 时谓之不借者,此凶荼屨不得从人借,亦不得借人,皆是异时而别名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具》:“绳屝,草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