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尾 |
⒈ 草名。茎和叶可作造纸原料,又可用来织袋子,编草鞋。 ⒈ 草名。茎和叶可作造纸原料,又可用来织袋子,编草鞋。 引 《尔雅·释草》:“孟,狼尾。” 郭璞 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狼尾草》:“狼尾,茎、叶、穗、粒并如粟,而穗色紫黄,有毛。荒年亦可采食。” |
狗肺狼心 |
⒈ 同“狼心狗肺”。 ⒈ 同“狼心狗肺”。 引 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瞿秋白 《东洋人出兵》之一:“只为一班卖国格 中国 人,生成狗肺搭狼心,日日夜夜吃穷人,吃得来头昏眼暗发热昏。” ⒈ 比喻人心肠凶恶狠毒,没有良心。也作「狼心狗肺」。 例 如:「你这个忘恩负义,狗肺狼心的家伙,将来必有报应。」 |
狼歌 |
⒈ 指《白狼歌》。《后汉书·西南夷传》收有白狼王《慕汉歌诗》三篇。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慕德归化之歌。 ⒈ 指《白狼歌》。 《后汉书·西南夷传》收有 白狼 王《慕汉歌诗》三篇。后亦泛指少数民族慕德归化之歌。 引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狼 歌荐功,鸟谭陈德。” 钱振伦 注:“《后汉书·西南夷传》:益州 刺史 朱辅 宣示 汉 德,自 汶山 以西,正朔所未加, 白狼、槃木、唐菆 等百餘国。” |
狼井 |
词语解释 狼井 [ láng jǐng ] ⒈ 倒圆锥形或倒角锥形(倒金字塔形)的陷井,中间有一尖桩,是阻碍敌人行动而筑成的障碍物。 英 trou-do-loup; |
狼牙棒 |
⒈ 古兵器名。用坚重之木为棒,长四五尺,上端长圆如枣,遍嵌铁钉,形如狼牙。 ⒈ 古兵器名。用坚重之木为棒,长四五尺,上端长圆如枣,遍嵌铁钉,形如狼牙。 引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棆,曰杵,曰桿。植钉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右壁厢一个青脸獠牙,朱红头髮,手拿着狼牙棒。” 《水浒传》第三四回:“﹝ 秦明 ﹞祖是军官出身,使一条 |
狼戾 |
⒈ 凶狠,暴戾。谓散乱堆积。指丰收。谓纵横交错。 ⒈ 凶狠,暴戾。 引 《战国策·燕策一》:“夫 赵王 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 《文选·王褒<洞箫赋>》:“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懟。” 吕向 注:“狼戾,恶性也。”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三国演义》第五回:“﹝ 董卓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⒉ 谓散乱堆积。 引 《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赵岐 注:“乐岁, |
赃污狼籍 |
|
狼臅膏 |
⒈ 狼胸臆中的脂膏。 ⒈ 狼胸臆中的脂膏。 引 《礼记·内则》:“小切狼臅膏,以与稻米为酏。” 郑玄 注:“狼臅膏,臆中膏也。” |
狼飡虎食 |
|
狼兵 |
⒈ 明时,以粤西狼人组成的军队。 ⒈ 明 时,以 粤 西 狼 人组成的军队。 《明史·兵志三》:“倭 乱……西南边服有各土司兵。 引 湖南 永顺、保靖 二宣慰所部, 广西 东兰、那地、南丹、归顺 诸 狼 兵, 四川 酉阳、石砫 秦氏、冉氏 诸司,宣力最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明 代征剿动调土兵,而土司兵中又以 广西 之 狼 兵, 湖广 永顺、保靖 之 苗 兵为最,以少击众,十出九胜,天下莫强焉。”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诗:“背后 |
狼当 |
⒈ 困窘或颓丧的样子。 ⒈ 困窘或颓丧的样子。 引 《朱子语类》卷八三:“当时 厉公 恁地弄得狼当,被人攛掇,胡乱杀了, 晋 室大段费力。” 《朱子语类》卷九十:“﹝ 汉高祖 ﹞却又率五诸侯,合得五十六万兵,走去 彭城,日日去喫酒,取那美人,更不理会,却被 项羽 来杀得狼当走。” 明 高濂 《玉簪记·耽思》:“今日祝献,伏为 潘郎 病不脱体,着枕狼当,身上发寒发热,口里要茶要汤,自从今日禳解,叫他早脱灾殃。” |
狼虎药 |
⒈ 药性较猛的药。 ⒈ 药性较猛的药。 引 《红楼梦》第五一回:“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説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 ⒈ 药性较为刺激的药。 引 《红楼梦·第五一回》:「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说我禁不起狼虎药。」 |
虎狼 |
⒈ 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英 bandit; ⒈ 比喻凶残或勇猛的人。亦以喻凶残或勇猛。 引 《左传·哀公六年》:“及朝,则曰:‘彼虎狼也。’” 《三国演义》第五回:“温侯 吕布 挺身出曰:‘父亲勿虑, 关 外诸侯, 布 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於都门。’” ⒈ 虎与狼。 引 《荀子·修身》:「心如虎狼,行如禽兽。」 ⒉ 比喻残酷凶暴的人。 引 《三国演义·第六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德语 Banditen (S, vulg) |
狼吞虎噬 |
⒈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⒈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引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你( 严嵩 )闢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花月痕》第五十回:“自此以往,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絶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 ⒈ 形容吃东西急猛,大口吞食的样子。也作「狼吞虎 |
狼牙须 |
词语解释 狼牙须 [ láng yá xū ] ⒈ 见“狼牙修”。 引证解释 ⒈ 见“狼牙脩”。 |
狼疾 |
⒈ 昏乱;糊涂。 ⒉ 指致命的疾病。 ⒊ 指残疾。 ⒈ 昏乱;糊涂。 引 《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赵岐 注:“谓医养人疾,治其一指而不知其肩背之有疾,以至於害之,此为狼藉乱不知治疾之人也。” 宋 叶适 《<龙川集>序》:“使 同甫 晚不登进士第,则世终以为狼疾人矣。” 清 黄遵宪 《自治》诗:“汝非狼疾人,奈何不自治?” ⒉ 指致命的疾病。 引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书》曰:‘若药不 |
狼籍 |
⒈ 见“狼藉”。 ⒈ 见“狼藉”。 ⒈ 形容凌乱不整。唐·皇甫氏〈京都儒士〉:「诸奴客已开关,至合子间,但见狗窦中,血淋漓狼籍。」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也作「狼藉」。 ⒉ 比喻行为放荡,声名败坏。也作「狼藉」。 引 《旧唐书·卷一七九·刘崇望传》:「前日杜太尉狼籍,为朝廷深耻。」 ⒊ 破坏、糟蹋。 引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姪儿子也不好小家子样来争,听凭他没些搭煞的, |
豺狼之吻 |
词语解释 ⒈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
狼餐虎咽 |
⒈ 见“狼餐虎咽”。 ⒈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嚥”。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见“狼餐虎嚥”。 引 《西游记》第五二回:“﹝ 行者 ﹞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嚥,正都喫东西哩。”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方勇 ﹞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飡虎嚥,尽情一饱。”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安老爷 ﹞看那些车夫吃饭,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餐虎咽,沟满壕平。” |
虎穴狼巢 |
词语解释 ⒈ 虎和狼的巢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烽狼 |
⒈ 古时烽火台白天烧狼粪生烟以报警,因以“烽狼”借指战火。 ⒈ 古时烽火台白天烧狼粪生烟以报警,因以“烽狼”借指战火。 引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待救出高人縲絏。” |
狼头 |
⒈ 指狼头纛。借指突厥。滩名。即榔头。锤子。因形状像狼头,故名。 ⒈ 指狼头纛。 引 唐 高适 《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⒉ 借指 突厥。参见“狼头纛”。 引 唐 王涯 《相和歌辞·从军行之二》:“燕頷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⒊ 即榔头。锤子。因形状像狼头,故名。 引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那 韩勇 使一柄短柄鑌铁狼头,腰间一条锁链拴着一根百炼钢锥,有一尺餘长。” ⒋ 滩名。 引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 |
狼顾相 |
⒈ 谓人的一种异相,头反顾形似狼。 ⒈ 谓人的一种异相,头反顾形似狼。 引 《晋书·宣帝纪》:“魏武 察帝( 司马懿 )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
狼章 |
⒈ 指用狼形作标志的旗。 ⒈ 指用狼形作标志的旗。 引 《管子·兵法》:“举龙章,则行水……举狼章,则行山。” |
狼嗥 |
⒈ 亦作“狼嘷”。 ⒉ 狼叫。 ⒊ 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⒈ 亦作“狼噑”。 ⒉ 狼叫。 引 唐 薛能 《蒙恩除侍御史行次华州寄蒋相》诗:“行野众喧闻雁发,宿亭孤寂有狼嗥。” ⒊ 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引 陈三立 《夜饮秦淮酒楼》诗:“狼嘷豕突哭千门,溅血车茵处处村。” ⒈ 狼的吼叫声。 引 《老残游记·第一〇回》:「这是狼嗥。虎那有这么多呢?虎的声音长,狼的声音短,所以虎名为『啸』,狼名为『嗥』。」 英语 wolves howling, (fig.) to howl, 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