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谥 |
|
补谥 |
⒈ 补予谥号。 ⒈ 补予谥号。 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沉公 乘间曰:‘因不读 王某 之诗,盖以其无諡法,无所羡慕故也。’上因命同 韩文懿 菼 补諡焉。” |
谥典 |
|
追谥 |
|
号谥 |
⒈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⒈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引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諡,畧可道者七十有二君。” 《汉书·宣帝纪》:“故皇太子在 湖,未有号諡。”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方於 魏 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
诔谥 |
|
谥策 |
|
私谥 |
|
丑谥 |
⒈ 具有贬义的谥号,恶谥。 ⒈ 具有贬义的谥号,恶谥。 引 《新唐书·宋庆礼传》:“礼部员外郎 张九龄 申驳曰:‘ 庆礼 国劳臣,在边垂三十年……其功可推,不当丑謚。’” |
嘉谥 |
⒈ 褒美的谥号。 ⒈ 褒美的谥号。 引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大将军弔祠,锡以嘉謚……謚曰:文范先生。” |
谥告 |
|
册谥 |
⒈ 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⒈ 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引 唐 独孤及 《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上沛然降兴废继絶之詔,册諡禪师曰 镜智。” 《清史稿·宣宗纪二》:“﹝ 道光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册諡 孝全皇后,翼日颁詔。” |
复谥 |
⒈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二字称号。 ⒈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二字称号。 引 《通典·礼六四》:“安平献王 孚、齐献王 攸 并单諡。自顷复諡者,非大 晋 旧典,必重复諡也,盖是近来儒官相承近意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谥文公》:“刘后村 云:‘諡,古也;复諡,非古也。’ 封演 云:‘諡二字者,一字为文,一 |
谥议 |
|
赐谥 |
⒈ 见“赐谥”。 ⒈ 亦作“赐諡”。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 引 《周礼·春官·大史》:“小丧赐謚。” 郑玄 注:“小丧,卿大夫也。” 《史记·秦本纪》:“四十八年, 文公 太子卒,赐謚 竫公。” 《宋史·司马光传》:“夏竦 赐謚 文正,光 言:‘此謚之至美者, 竦 何人,可以当之?’改 文庄。” 《明史·礼志十四》:“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荣,或以死勤王事者,特赐諡,非常例。”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郑伯友 |
谥寶 |
|
命谥 |
⒈ 所赐谥号;给予谥号。 ⒈ 所赐谥号;给予谥号。 引 《国语·楚语上》:“昔先大夫 子囊 违王之命謚。”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謚,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通志·谥略一》:“立謚之意,本为昭穆;命謚之义,取於尊隆。” |
爵谥 |
⒈ 爵位和谥号。 ⒈ 爵位和谥号。 引 《文献通考·经籍九》:“左氏 所书,不但称其名,或字、或号、或爵謚多互见,学者苦之。” |
赠谥 |
|
谥册 |
|
议谥 |
|
谥谱 |
|
显谥 |
|
论谥 |
⒈ 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 ⒈ 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 引 《艺文类聚》卷四〇引 晋 张璠 《汉记》:“范丹,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论謚,僉曰宜为 贞节先生。会葬二千餘人。” |
美谥 |
⒈ 褒美的谥号。 ⒈ 褒美的谥号。 引 汉 王充 《论衡·须颂》:“由斯以论 尧,尧 亦美諡也。” 《汉书·叙传上》:“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諡,不亦忧虖?” 《三国志·蜀志·陈祗传》:“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諡,諡曰 忠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