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喻 |
词语解释 来喻 [ lái yù ] ⒈ 见“来谕”。 引证解释 ⒈ 见“来諭”。 |
方喻 |
⒈ 比喻;比拟。 ⒈ 比喻;比拟。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女郎﹞年可十四五,鬟多歛雾,腰细惊风,玉蕊琼英,未足方喻。” |
称喻 |
⒈ 譬喻。 ⒈ 譬喻。 引 《淮南子·要略》:“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不知动静之宜。” |
敦喻 |
词语解释 敦喻 [ dūn yù ] ⒈ 见“敦谕”。 引证解释 ⒈ 见“敦諭”。 |
直喻 |
|
托喻 |
|
喻名 |
|
旁喻 |
|
确喻 |
|
慰喻 |
|
共喻 |
⒈ 谓大家都明白。 ⒈ 谓大家都明白。 引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至原文词理本深,难於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
六喻 |
词语解释 六喻 [ liù yù ] ⒈ 即六如。详该条。 引证解释 ⒈ 即六如。详该条。 |
不可言喻 |
⒈ 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只可意会。 英 incommunicable; ⒈ 无法用言辞表达。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於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徐迟 《牡丹》:“只有在舞台上,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 魏紫 感到不可言喻的快乐!” ⒈ 无法形容说明。 例 如:「这种游戏设计得妙,实在不可言喻。」 英语 inexpressible (idiom) 法语 (expr. idiom.) indicible, inexprimable |
喻之以理 |
|
指喻 |
|
逆喻 |
|
风喻 |
词语解释 风喻 [ fēng yù ] ⒈ 见“风谕”。 引证解释 ⒈ 见“风諭”。 |
旨喻 |
|
喻培伦 |
|
诱喻 |
|
兴喻 |
|
博喻 |
⒈ 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 ⒉ 广泛地运用比喻。 ⒈ 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 引 《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孔颖达 疏:“博喻,广晓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 ⒉ 广泛地运用比喻。 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韩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韩非子》的《内外储》、《说林》,多举事例 |
辟喻 |
⒈ 譬喻,比方。辟,通“譬”。 ⒈ 譬喻,比方。辟,通“譬”。 引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乃辟喻説之曰:‘佛説般若,醍醐也,模彷附益者,水也。’” |
譬喻 |
⒈ 比喻,例如。 英 metaphor; simile; analogy; figure of speech; ⒉ 劝说。 例 也叫阿妈来譬喻他几番。——《警世通言》 英 admonish; adverse; ⒈ 亦作“譬諭”。 ⒉ 比喻。 引 《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 《淮南子·要略》:“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断短为节,以应小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如《庄子》,是从譬喻来説,且卒章不説心字,故令人卒看难晓也。” 秦牧 《花城·思想和感情的火花》:“人们 |
罕譬而喻 |
⒈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⒈ 少用比喻而能使人明白、了解。 引 《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