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仗 |
⒈ 车马器仗。 ⒈ 车马器仗。 引 《陈书·高祖纪上》:“如闻 岭 北王侯又皆鼎沸, 河东、桂阳 相次屠戮, 邵陵、开建 亲寻干戈, 李迁仕 託身 当阳,使夺马仗,以君疎外,詎可暗投?” 《南史·柳仲礼传》:“仲礼 留在 襄阳,马仗军人悉付之。” |
弛仗 |
⒈ 放下兵器。 ⒈ 放下兵器。 《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至东閤门,都督 成休寧 抽刃呵帝。帝令 高归彦 喻之, 休寧 厉声大呼不从。 引 归彦 既为领军,素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 休寧 叹息而罢。” |
盒仗 |
⒈ 盛放礼盒的担子。 ⒈ 盛放礼盒的担子。 引 《水浒传》第三九回:“次日饭后,僕人挑了盒仗,一逕又到府前。” |
仗正 |
|
私仗 |
|
月仗 |
|
硬仗 |
|
引仗 |
|
龙仗 |
词语解释 龙仗 [ lóng zhàng ] ⒈ 见“龙杖”。 引证解释 ⒈ 见“龙杖”。 |
阵仗 |
|
汉仗 |
⒈ 谓体貌雄伟。 ⒉ 指身体个头。 ⒈ 谓体貌雄伟。 引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卷十三:“选将之法,与选士不同,智勇固所在先,而汉仗亦须兼顾。”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是我看那般人的汉仗气概,大约本领也不弱。” ⒉ 指身体个头。 引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王立堂 几高的汉仗,几壮的身材,身当其境,也骇得面无人色。” |
御仗 |
|
仗下 |
|
仗火 |
|
明火执仗 |
|
骂仗 |
⒈ 相骂打架。 ⒈ 相骂打架。 引 峻青 《海啸》第四章:“从小,他就是骂仗的大王。” |
仗顺 |
|
彩仗 |
⒈ 彩饰的仪仗。 ⒈ 彩饰的仪仗。 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絳节,鸞鹤纷紜,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清 赵翼 《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 彩饰的仪仗。指古代帝王、官员外出时仪卫人员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輦登高望 河 洛。” 明 谢谠 《 |
开仗 |
⒈ 开战 b 〈方〉:打仗。 英 make war; open hostilities; ⒈ 开战。 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那妖兵不多,约后日初三来开仗。”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八月二十七日录来信一》:“丁公 于十九日戌刻发令,起兵开仗。” 茅盾 《林家铺子》三:“不行了!东洋兵开仗, 上海 罢市,银行钱庄都封关,知道他们几时弄得好!” ⒉ 指打架。 引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八:“马太太 活着的时候,小夫妻倒有时 |
巡仗 |
|
尚方仗 |
|
灵仗 |
⒈ 出殡的仪仗。 ⒈ 出殡的仪仗。 引 宋 司马光 《仁宗皇帝挽辞》之二:“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
爆仗 |
⒈ 爆竹:放爆仗。 ⒈ 亦作“爆杖”。即爆竹。参见“爆竹”。 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诸军呈百戏》:“忽作一声如霹靂,谓之爆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除》:“至於爆杖……内藏药綫,一爇连百餘不絶。” 《朱子语类》卷七二:“雷,如今之爆杖,盖鬱积之极而迸发者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这里做梦也看不见爆仗。” ⒈ 用纸卷裹火药做成的鞭炮。参见「爆竹」条。 引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
小半仗 |
|
春仗 |
⒈ 帝王春日行幸的仪仗。 ⒈ 帝王春日行幸的仪仗。 引 唐 沉佺期 《昆明池侍宴应制》诗:“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宋 秦观 《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迎謁晓廷清蹕近,退穿春仗綵旓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