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明 |
⒈ 聪慧而明达。 ⒈ 聪慧而明达。 引 宋 曾巩 《许懋两浙运副制》:“尔详练敏明,宜服予采。” 宋 范成大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诗:“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 |
明暗 |
⒈ 亦作“明暗”。明与暗;明显与隐晦。比喻政治清明与黑暗。喻指聪慧或愚昧。比喻真假;是非。 ⒈ 亦作“明闇”。 ⒉ 明与暗;明显与隐晦。 引 《汉书·刘向传》:“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深谋明术,深浅不能并行,明暗不能并知。”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 ⒊ 比喻政治清明与黑暗。 引 《汉书·终军传》:“夫明闇之徵,上乱飞鸟,下动渊鱼。” ⒋ 喻指 |
互明 |
⒈ 谓明乎此则彼亦明。 ⒈ 谓明乎此则彼亦明。 引 《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汉 郑玄 注:“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明之。” 孔颖达 疏:“以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大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下卿一命。故云互明之。” |
明人 |
⒈ 明白人。 ⒉ 指明代人。 ⒊ 指心地光明的人。参见“明人不做暗事”。 ⒈ 明白人。 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存了心,何时非报恩之时,何地非报恩之地,明人还要细説么?” 海默 《从城里来的姑娘》:“可来了救命的明人了,你说这笔款到底该记在贷方,还是记在借方的账上呢?” ⒉ 指 明 代人。 引 巴金 《沉落集·沉落》:“我最近买了一部很好的 明 人小品。” ⒊ 指心地光明的人。参见“明人不做暗事”。 ⒈ 视力正常 |
辨明 |
⒈ 辨别判明。 例 辨明敌友。 辨明正误。 英 clarify; ⒈ 分辩明白,申明。辨,通“辩”。 引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臣本待辨明亦了,便拟杀身谢责,岂料圣慈尚在,薄贬 同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不幸为匪人厚诬,弟辈又不为辨明。”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先生未之辨明,则其説具载方册之中,而人顾莫之见。” ⒉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参见“辨色”。 引 清 刘大櫆 《续难言》:“彼世之人,自京国以至閭阎,自 |
公明正大 |
⒈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⒈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引 清 陈确 《翠薄山房帖》:“若一本於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与之 《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以其磊磊落落之志,出之以公明正大之行为,则其与立宪党之地位,为相对的,而非絶对的。” |
明版 |
⒈ 指明代所刻的书。精刻的明版可与宋版媲美,但一般明代刻本讹漏颇多,书坊所刻尤甚。 ⒈ 指 明 代所刻的书。精刻的 明 版可与 宋 版媲美,但一般 明 代刻本讹漏颇多,书坊所刻尤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 乾隆 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 宋 本。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卷七。 引 明 版小说,是五四运动以后飞涨的。” 唐弢 《晦庵书话·翰墨缘》:“现在和别本对照,才知前者是抽去了序 |
会明 |
⒈ 及明,黎明。 ⒈ 及明,黎明。 引 《汉书·霍去病传》:“会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单于。”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史记·卫将军传》:‘迟明行二百餘里。’一作‘黎明’,《汉书》作‘会明’。会亦比及之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
精神文明 |
⒈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等。 英 spiritual civilization; ⒈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 ⒈ 人类在意识、精神方面的发展。 例 如:「古埃及帝国拥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英语 spiritual culture 德语 geistige Zivilisation (S) 法语 civilisation spirituelle (Deng Xiaoping) |
验明 |
|
连明彻夜 |
词语解释 连明彻夜 [ lián míng chè yè ] ⒈ 见“连明连夜”。 引证解释 ⒈ 见“连明连夜”。 |
精明强干 |
⒈ 机灵聪明,强健能干。 例 看样子倒挺精明强干哩! 英 intelligent and capable; ⒈ 精细聪明,办事能力很强。 引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你幸儿遇见的是我,倘若是个精明强干的委员,这月饼案子纔了,砒霜案子又该闹得天翻地覆了。”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亚茜 太过于精明强干了,大事小事,都要自己亲手去做,我看她实在太忙。”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她恋着精明强干而又心眼诚实的 老赵。” 亦作“精明能干”。 茅盾 《 |
明荡荡 |
⒈ 形容宽阔而平坦。 ⒈ 形容宽阔而平坦。 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 |
明远 |
⒈ 透彻而深刻。 ⒉ 清朗而旷远。 ⒈ 透彻而深刻。 引 《晋书·贾充传》:“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 ⒉ 清朗而旷远。 引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 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
公生明,偏生暗 |
词语解释 ⒈ 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
明若观火 |
⒈ 明晰得如同观察火焰那样。形容观察问题明白真切。 例 我视汝情,明若观火。——《蔡传》 英 as bright as looking at a fire; ⒈ 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十分清楚。 引 唐 陆贽 《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善恶从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 《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宋 蔡沉 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⒈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透澈。唐·陆贽〈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多同于善则功多,甚同于恶则祸甚, |
无明无夜 |
|
明良 |
⒈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⒈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 引 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宋 沉括 《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 清 唐甄 《潜书·任相》:“ |
明诗别裁 |
词语解释 ⒈ 总集名。清代沈德潜、周准合编。十二卷。收录明代诗歌一千零十余首,作家三百四十人。能大致反映明诗概貌,并注意选入无名氏作者和明遗民诗人的作品,流传较广。 |
明窗浄几 |
⒈ 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多形容房间明亮,陈设整洁。 ⒈ 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多形容房间明亮,陈设整洁。 引 宋 欧阳修 《试笔·学书为乐》:“苏子美 尝言,明窗浄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清 袁枚 《新齐谐·张又华》:“归馆中,夜梦至僧舍,明窗浄几,竹木萧然。”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鸡公山 使人留连忘返,有的早晨上山,黄昏投宿小店。这种 |
明光烁亮 |
|
君明 |
⒈ 汉武帝时京房之字。 ⒈ 汉武帝 时 京房 之字。 引 《文选·马融<长笛赋>》:“易京 君明 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李善 注引《汉书》:“京房 字 君明,汉武帝 时人也。修《易》,尤好鐘律,知五声。” |
邱明 |
|
黜陟幽明 |
|
明眼汉 |
⒈ 犹言明眼人。 ⒈ 犹言明眼人。 引 《佛眼和尚普说语录》:“师云:明眼汉没窠臼。儞寻常搆不及者,祇是眼不明,眼若明,却搆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