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料 |
⒈ 调味品。 英 seasoning; condiment; flavouring; ⒈ 调味用的佐料。 引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连部也是一样的猪肉白菜馅子,调料可没我们齐全。” |
调笛 |
⒈ 吹笛。 ⒈ 吹笛。 宋 陆游 《南唐书·卢郢传》:“卢郢,金陵 人,工属文,有勇力,好吹铁笛。 乾德 中, 后主 命 韩德霸 为都城烽火使,警察非常,怙权暴横,国人望其前驱,莫不奔避。 引 郢 尝遇之,调笛自若。” |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
词语解释 ⒈ 套曲篇名。元代睢景臣作。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
调贩 |
词语解释 调贩 [ diào fàn ] ⒈ 惹,挑逗。 引证解释 ⒈ 惹,挑逗。 |
六脉调和 |
词语解释 ⒈ 六脉:凡人左右手各有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指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
调媚 |
⒈ 协调妩媚。 ⒈ 协调妩媚。 引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沉粲》:“右笔迹调媚,专工綺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 |
调求 |
⒈ 谓征收赋税。 ⒈ 谓征收赋税。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易从则不烦,用少则费薄。不烦则涖事者无过矣,费薄则调求者无苛矣。” |
促调 |
⒈ 节奏急促的曲调。 ⒈ 节奏急促的曲调。 引 晋 张协 《七命》:“器举乐奏,促调高张。” |
吹竹调丝 |
词语解释 ⒈ 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
调假 |
⒈ 用假的换去真的。 ⒈ 用假的换去真的。 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敢猜着我调假不为真,那知道蕙叹惜芝焚。” ⒈ 编造谎言。 引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敢猜著我调假不为真,那知道蕙叹惜芝焚。」 |
清平调 |
|
谪调 |
|
调干生 |
⒈ 原为国家干部,后调到学校去学习的学生。 ⒈ 原为国家干部,后调到学校去学习的学生。 引 刘绍棠 《两草一心》五:“是不是因为我是个摘帽右派,没有资格做调干生?” |
品竹调丝 |
|
调停 |
⒈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例 通过调停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英 mediate; act as an intermediary; ⒉ 〈方〉:照料;安排。 英 take care of; arrange; ⒈ 亦作“调亭”。 ⒉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引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吕微仲 与中书侍郎 刘莘老 二人尤畏之,皆持两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怨,谓之调亭。” 老舍 《茶馆》第一幕:“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 ⒊ 调摄养息。 引 宋 |
调温 |
⒈ 调节温度。 ⒈ 调节温度。 引 马季 《多层饭店》:“尤其我住那饭店很高级,一般房子都有套间,室内自动调温。” |
调美 |
⒈ 协调和美。 ⒈ 协调和美。 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工部 诸絶,非漫兴则拗体,以入歌曲自不宜。独此首风致翩翩,音节调美。” |
说调 |
|
胡歌野调 |
⒈ 不正经的民歌时调。 ⒈ 随口乱哼些不正经的下流小曲,以调戏他人。 引 《金瓶梅·第三四回》:「坐在门首,胡歌野调,夜晚打砖,百般欺负。」 |
弄粉调脂 |
词语解释 ⒈ 调:调和;脂:胭脂。指以脂粉妆饰容颜。 |
边调 |
⒈ 流行边地的曲调。 ⒈ 流行边地的曲调。 引 清 钱澄之 《读曲歌》:“边调爷孃传,小曲儂能度。” 清 黄景仁 《定风波·和余少云》词:“石歌边调,□为消愁,转助愁千尺。” 《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那时偶然路上行走,却听得一人,唱着一隻边调曲儿,也就晓得天下万民嗟怨,如毁如焚。” |
花调 |
⒈ 曲艺曲种。清时流行于浙江杭州。 ⒈ 曲艺曲种。 清 时流行于 浙江 杭州。 引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声色类》:“花调:亦以五人分脚色,用絃子、琵琶、洋琴、鼓板,所唱之书,均係七字唱本,其调慢而且烂,每本五六回。” |
调抚 |
⒈ 谓调弄和按抚管弦。弹奏,吹奏。 ⒈ 谓调弄和按抚管弦。弹奏,吹奏。 引 唐 李濬 《摭异记》:“龟年 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 龟年 以歌。” |
南腔北调 |
|
调烹 |
⒈ 烹调。 ⒈ 烹调。 引 唐 孟棨 《本事诗·徵异》:“因联句咏罏中石罌,将已困之。其首唱曰:‘妙匠琢山骨,刳中事调烹。’” 《明史·乐志三》:“天庖具丰膳,鼎鼐调烹,岂但资肥甘,亦足养遐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