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 mén

法门



⒈ 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

initial approach to become a Buddhist believer;

⒈ 指王宫的南门。

《穀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范宁 注:“谓天子、诸侯皆南面而治,法令之所出入,故谓之法门。”

⒉ 佛教语。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亦泛指佛门。

《法华经·序品》:“以种种法门,宣示於佛道。”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无言亭》:“慇懃稽首 维摩詰,敢问如何是法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善禅机》:“﹝ 宪皇 ﹞又以 张紫阳 虽道教,其《悟真外篇》实通禪理,并着归入释藏中以广法门。”

⒊ 途径;方法。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书》:“此英雄豪杰所以自絶於门外,以为立功建业别是法门。”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东坡 出,又参以议论,纵横变化,不可捉摸,此又开 南宋 人法门,然声调风格,则去 唐 日远也。”
茅盾 《子夜》八:“我得了一个翻本的法门,特地来和你商量。”

⒈ 古称南门为「法门」。

《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⒉ 佛教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

《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两宗未有,六祖无传,可谓独辟法门者矣。」

秘诀

⒊ 道教指众生入道的门径。

如:「天尊慈悲,大开法门。」

⒋ 引申指一切方法、途径。

如:「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