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丧字的成语大全

丧字的常见组词有:蒙面丧心、魂耗神丧、蹙国丧师、病风丧心、病狂丧心、不丧匕鬯、丧胆消魂、丧伦败行、失神丧魄、心惊胆丧、丧言不文、尾生丧身、玩人丧德、嗒焉自丧、丧失殆尽、无得无丧、一言丧邦、养生丧死、丧魂落魄、丧胆亡魂、囚首丧面、傫如丧狗、惊心丧魄、惊魂丧魄、时日曷丧、失魂丧魄、失魂丧胆、神丧胆落、鸡虫得丧、魂消魄丧、魂消胆丧、魂丧神夺、魂耗魄丧、魂飞神丧、魂飞魄丧、魂飞胆丧、灰心丧意、丢魂丧胆、垂首丧气、丧门神、丧气鬼、丧门星、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闻风丧胆、玩物丧志、亡魂丧胆、亡魂丧魄、闻名丧胆、无服之丧、嗒然若丧、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丧字相关信息

  • 拼音sāng
  • 部首
  • 总笔画8画
  • 统一码4E27
  • 五笔FUEU
  • 仓颉GCV
  • 郑码EDUH
  • 四角40732

丧sāngㄙㄤˉ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事。~礼。~亡。~假(jià)。~乱。治~

含丧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败国丧家 拼音 bài guó sàng jiā 注音 ㄅㄞˋ ㄍㄨㄛˊ ㄙㄤˋ ㄐ一ㄚ 解释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 《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例子 盖三人皆元戚机臣,其残膏积侈,败国丧家,帝特恶焉。陈衍《元诗纪事·黄菜叶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国破家亡。 感情 败国丧家是中性词。 繁体 敗國喪家 近义 国破家亡、丧家败国 反义 民富国强
若有所丧 拼音 ruò yǒu suǒ sàng 注音 ㄖㄨㄛˋ 一ㄡˇ ㄙㄨㄛˇ ㄙㄤˋ 解释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的神态。 感情 若有所丧是中性词。 繁体 若有所喪 近义 若有所失、若有所亡 英语 to look blank(feel the lack of something) 俄语 словно что-то оборвалось в душе
丧心病狂 拼音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注音 ㄙㄤˋ ㄒ一ㄣ ㄅ一ㄥˋ ㄎㄨㄤˊ 解释 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出处 《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例子 但是顽固派反对派对于进步文化机关的违法摧残其合法的事业,其丧心病狂,可谓已达极点。(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进步文化的遭难》) 正音 “丧”
辱国丧师 拼音 rǔ guó sàng shī 注音 ㄖㄨˇ ㄍㄨㄛˊ ㄙㄤˋ ㄕ 解释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出处 《明史 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蔡京经体赞元,其子蔡攸,如是复军杀将,辱国丧师。”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败。 感情 辱国丧师是贬义词。 繁体 辱國喪師 近义 丧师辱国 英语 The army is annihilated and the country disgraced.
丧明之痛 拼音 sàng míng zhī tòng 注音 ㄙㄤˋ ㄇ一ㄥˊ ㄓ ㄊㄨㄥˋ 解释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例子 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用法 作宾语;指丧子的悲伤。 谜语 子夏瞎眼 感情 丧明之痛是中性词。 繁体 喪明之痛 近义 痛抱西河 英语 grief of losing one's son
养生丧死 拼音 yǎng shēng sàng sǐ 注音 一ㄤˇ ㄕㄥ ㄙㄤˋ ㄙˇ 解释 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养生丧死是中性词。 繁体 養生喪死 近义 养生送死、养生送终
一言丧邦 拼音 yī yán sàng bāng 注音 一 一ㄢˊ ㄙㄤˋ ㄅㄤ 解释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例子 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一言丧邦,以直报怨,自是细密。《朱子语类》卷十九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关键人物的言语。 感情 一言丧邦是中性词。 繁体 一言喪邦 反义 一言兴邦
丧失殆尽 拼音 sàng shī dài jìn 注音 ㄙㄤˋ ㄕ ㄉㄞˋ ㄐ一ㄣˋ 解释 全部失去。 出处 感情 丧失殆尽是中性词。 繁体 喪失殆盡
垂头丧气 拼音 chuí tóu sàng qì 注音 ㄔㄨㄟˊ ㄊㄡˊ ㄙㄤˋ ㄑ一ˋ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例子 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梁斌《红旗谱》十三)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丧”,不能写作“伤”。 辨析 (一)垂头丧气和“灰心丧气”;都有“因兵败挫折而气馁”的意思。但垂头丧
不丧匕鬯 拼音 bù sàng bǐ chàng 注音 ㄅㄨˋ ㄙㄤˋ ㄅ一ˇ ㄔㄤˋ 解释 匕鬯:宗庙祭祀物品。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居,不废宗庙祭祀 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例子 蔡元培《布告全国文》:“及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 用法 作谓语;用于纪律等。 感情 不丧匕鬯是中性词。 繁体 不喪匕鬯 近义 秋毫无犯
胆丧魂消 拼音 dǎn sàng hún xiāo 注音 ㄉㄢˇ ㄙㄤˋ ㄏㄨㄣˊ ㄒ一ㄠ 解释 同“胆裂魂飞”。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例子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及见侬王被围,营营胆丧魂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害怕。 感情 胆丧魂消是中性词。 繁体 膽喪魂消 近义 魂飞魄散、胆丧魂惊 反义 神色不惊、镇定自若 英语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垂首丧气 拼音 chuí shǒu sàng qì 注音 ㄔㄨㄟˊ ㄕㄡˇ ㄙㄤˋ ㄑ一ˋ 解释 同“垂头丧气”。 出处 《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例子 [舟次]连不得志于有司,垂首丧气,无以娱其老亲。清·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 感情 垂首丧气是贬义词。 繁体 垂首喪氣 近义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拼音 huī xīn sàng qì 注音 ㄏㄨㄟ ㄒ一ㄣ ㄙㄤˋ ㄑ一ˋ 解释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例子 这次没考好,用不着灰心丧气,而应总结教训,力争赶上去。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灰”,不能写作“恢”、“回”。 辨析 灰心丧气和“垂头丧气”;都有“因失败挫折而沮丧”的意思。但
玩人丧德 拼音 wán rén sàng dé 注音 ㄨㄢˊ ㄖㄣˊ ㄙㄤˋ ㄉㄜˊ 解释 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 出处 《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例子 孙犁《谈爱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书又将如何呢?” 用法 作定语;指干坏事。 感情 玩人丧德是贬义词。 繁体 玩人喪惪 英语 play with others,lose morality
破胆丧魂 拼音 pò dǎn sàng hún 注音 ㄆㄛˋ ㄉㄢˇ ㄙㄤˋ ㄏㄨㄣˊ 解释 丧魂:丧失了魂魄。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 《太平广记·张和思》:“北齐张和思,断狱囚,无问善恶贵贱,必被枷锁杻械,困苦备极。囚徒见者,破胆丧魂,号生罗刹。”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等。 感情 破胆丧魂是贬义词。 繁体 破膽喪魂
借面吊丧 拼音 jiè miàn diào sāng 注音 ㄐ一ㄝˋ ㄇ一ㄢˋ ㄉ一ㄠˋ ㄙㄤ 解释 意谓虚有其表。 出处 《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吊丧。” 例子 此人成天板着面孔,这也看不惯,那也不行,其实没啥本事,这副嘴脸,可借面吊丧。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讥讽人。 感情 借面吊丧是贬义词。 繁体 借靣弔喪
心惊胆丧 拼音 xīn jīng dǎn sàng 注音 ㄒ一ㄣ ㄐ一ㄥ ㄉㄢˇ ㄙㄤˋ 解释 内心惊惧害怕。 出处 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感情 心惊胆丧是贬义词。 繁体 心驚膽喪 近义 心惊胆慑、心惊胆怕 英语 be deeply alarmed
丧家之犬 拼音 sàng jiā zhī quǎn 注音 ㄙㄤˋ ㄐ一ㄚ ㄓ ㄑㄨㄢˇ 解释 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例子 敌人溃不成军,惶惶如丧家之犬。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犬”,不能写作“大”。 辨析 丧家之犬和“漏网之鱼”都可形容“无处投奔之人”。但丧家之犬比喻失去了依靠而惊慌的人;而“漏网之鱼”则指摆脱了拘禁或被控制的人。 用法
得不偿丧 拼音 dé bù cháng sàng 注音 ㄉㄜˊ ㄅㄨˋ ㄔㄤˊ ㄙㄤˋ 解释 见“得不偿失”。 出处 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失失衡。 感情 得不偿丧是贬义词。 繁体 得不偿喪 近义 得不偿失 英语 get more kicks than halfpence 俄语 ущéрба бóльше,чем пóльзы
魂飞魄丧 拼音 hún fēi pò sàng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ㄤˋ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例子 众小厮们见他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吓得魂飞魄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魂飞魄丧是中性词。 繁体 魂飛魄喪 近义 魂飞魄散、魂飞魄越 英语 out of one's senses/wits
惊心丧魄 拼音 jīng xīn sàng pò 注音 ㄐ一ㄥ ㄒ一ㄣ ㄙㄤˋ ㄆㄛˋ 解释 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 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时。 感情 惊心丧魄是中性词。 繁体 驚心喪魄 近义 失魂丧魄
丧身失节 拼音 sàng shēn shī jié 注音 ㄙㄤˋ ㄕㄣ ㄕ ㄐ一ㄝˊ 解释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出处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例子 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鲁迅《小说旧闻钞 红楼梦》)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丧身失节是中性词。 繁体 喪身失節
失魂丧魄 拼音 shī hún sàng pò 注音 ㄕ ㄏㄨㄣˊ ㄙㄤˋ ㄆㄛˋ 解释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例子 经过十几分钟猛烈无情的战斗,早已失魂丧魄的残敌,丢枪弃刀,一个个跪倒在地,举手投降。《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 感情 失魂丧魄是中性词。 繁体 失魂喪魄 近义 丧魂落魄、
丧权辱国 拼音 sàng quán rǔ guó 注音 ㄙㄤˋ ㄑㄨㄢˊ ㄖㄨˇ ㄍㄨㄛˊ 解释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例子 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行条约。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丧”,不能写作“伤”。 辨析 丧权辱国和“卖国求荣
丧胆亡魂 拼音 sàng dǎn wáng hún 注音 ㄙㄤˋ ㄉㄢˇ ㄨㄤˊ ㄏㄨㄣˊ 解释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例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6回:“当年跟你老子横冲直撞,杀得那些金兵、湖寇,丧胆亡魂。”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 感情 丧胆亡魂是中性词。 繁体 喪膽亡魂 近义 丧胆销魂、丧胆游魂、丧胆消魂 反义 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