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及字的成语大全

及字的常见组词有:谋及庶人、及锋一试、后悔何及、罚不及众、罚不及嗣、罚弗及嗣、罪不及孥、追悔无及、走及奔马、泽及髊骨、言不及私、恕己及物、恕己及人、行不及言、始料所及、兄终弟及、及时应令、狧糠及米、行乐及时、悔之何及、悔之莫及、追悔不及、追驷不及、嗟悔亡及、追悔莫及、追悔何及、骤不及防、诈奸不及、由近及远、因乌及屋、言不及行、累及无辜、噬脐无及、使料所及、剑及履及、及溺呼船、祸及池鱼、悔之无及、剥肤及髓、及时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有过之而无不及、风马牛不相及、可望而不可及、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及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3画
  • 统一码53CA
  • 五笔EYI|BYI
  • 仓颉NHE
  • 郑码YMS
  • 四角17247

及jíㄐㄧˊ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

含及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攘肌及骨 拼音 rǎng jī jí gǔ 注音 ㄖㄤˇ ㄐ一 ㄐ一ˊ ㄍㄨˇ 解释 比喻侵及腹地。 出处 汉·扬雄《法言·重黎》:“是以四疆之内,各以其力来侵,攘肌及骨,而赧独何以制秦乎?”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攘肌及骨是中性词。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拼音 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注音 ㄍㄨㄥ ㄑ一ˊ 一 ㄉ一ㄢˇ,ㄅㄨˋ ㄐ一ˊ ㄑ一ˊ ㄩˊ 解释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出处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指有偏见的批评。 感情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中性词。 繁体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英语 attack somebody for a single faul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whole 日语 一点(いってん)を
望尘靡及 拼音 wàng chén mí jí 注音 ㄨㄤˋ ㄔㄣˊ ㄇ一ˊ ㄐ一ˊ 解释 见“望尘莫及”。 出处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远远落在后面。 感情 望尘靡及是中性词。 繁体 朢塵靡及 近义 望尘莫及、望尘不及 英语 be a far cry(cannot hold a candle to) 俄语 значительно уступать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拼音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注音 一 ㄖㄣˊ ㄈㄟ ㄕㄥ,ㄒ一ㄢ ㄐ一ˊ ㄐ一 ㄑㄨㄢˇ 解释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出处 语出汉 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例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用法 作宾语
赐墙及肩 拼音 cì qiáng jí jiān 注音 ㄘˋ ㄑ一ㄤˊ ㄐ一ˊ ㄐ一ㄢ 解释 比喻才学浅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例子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比喻才学浅陋。 感情 赐墙及肩是中性词。 繁体 賜墙及肩 近义 才疏
力所能及 拼音 lì suǒ néng jí 注音 ㄌ一ˋ ㄙㄨㄛˇ ㄋㄥˊ ㄐ一ˊ 解释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出处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例子 特别是要用实例、用典型示范去告诉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这种好处是超出单干户力所能及的。(郭小川《十字路口》) 正音 “及”,不能读作“jī”。 辨形 “力”,不能写作“利”。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力
驷不及舌 拼音 sì bù jí shé 注音 ㄙˋ ㄅㄨˋ ㄐ一ˊ ㄕㄜˊ 解释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例子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猫怪三则》:“今偶脱于口,驷不及舌,悔亦何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说一不二。 感情 驷不及舌是中性词。 繁体 駟不及舌 近义 驷马难追 英语 What is said cannot be unsaid.(A word and a ston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 拉丁语
及笄年华 拼音 jí jī nián huá 注音 ㄐ一ˊ ㄐ一 ㄋ一ㄢˊ ㄏㄨㄚˊ 解释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及笄年华是中性词。 繁体 及笄年華 近义 年已及笄 英语 girl's coming of age
急不及待 拼音 jí bù jí dài 注音 ㄐ一ˊ ㄅㄨˋ ㄐ一ˊ ㄉㄞˋ 解释 见“急不可待”。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例子 清·袁枚《新齐谐·骗术巧报》:“其人不料此船仍回,急不及待将行李先付水手,身跃入舱。” 用法 作定语、状语;形容心情急切。 感情 急不及待是中性词。 近义 急不可待、急不可耐
及时行乐 拼音 jí shí xíng lè 注音 ㄐ一ˊ ㄕˊ ㄒ一ㄥˊ ㄌㄜˋ 解释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例子 此时离行期尚远,正当及时行乐,反要伤悲,岂不将好好时光都变成苦海吗?(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行”,不能读作“háng”。 辨形 “及”,不能写作“极”。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消极性享
耳濡目及 拼音 ěr rú mù jí 注音 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ㄐ一ˊ 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感情 耳濡目及是中性词。 近义 耳濡目染、耳濡目击、耳习目染 英语 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
鞭不及腹 拼音 biān bù jí fù 注音 ㄅ一ㄢ ㄅㄨˋ ㄐ一ˊ ㄈㄨˋ 解释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例子 则脉络相连,可以应援,邈在鄂渚,岂无鞭不及腹之虑。《宋史·李宗勉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量达不到。 感情 鞭不及腹是贬义词。 近义 鞭长莫及 反义 绰绰有余 英语 beyond the range of one's ability
追悔莫及 拼音 zhuī huǐ mò jí 注音 ㄓㄨㄟ ㄏㄨㄟˇ ㄇㄛˋ ㄐ一ˊ 解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例子 他犯了错误,追悔莫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追悔莫及是贬义词。 近义 悔不当初、悔之晚矣、徒唤奈何 反义 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俄语 поздно кáяться 日语 後侮してもおいつかない 德语 Die Reue kam zu spǎt.
懊悔无及 拼音 ào huǐ wú jí 注音 ㄠˋ ㄏㄨㄟˇ ㄨˊ ㄐ一ˊ 解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例子 周作人《缘日》:“后始省悟,自呼愚人不止,懊悔无及。” 用法 作谓语;指事后的态度。 感情 懊悔无及是中性词。 繁体 懊悔無及 近义 后悔莫及 英语 Lamentations can be of no avail.
狧穅及米 拼音 guǐ kǎn jí mǐ 注音 ㄍㄨㄟˇ ㄎㄢˇ ㄐ一ˊ ㄇ一ˇ 解释 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 出处
噬脐莫及 拼音 shì qí mò jí 注音 ㄕˋ ㄑ一ˊ ㄇㄛˋ ㄐ一ˊ 解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 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例子 清·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以后虽欲改图,噬脐莫及。”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噬脐莫及是贬义词。 繁体 噬臍莫及 近义 后悔莫及、噬脐何及 英语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过犹不及 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注音 ㄍㄨㄛˋ 一ㄡˊ ㄅㄨˋ ㄐ一ˊ 解释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例子 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犹”,不能写作“优”、“忧”。 用法
追悔无及 拼音 zhuī huǐ wú jí 注音 ㄓㄨㄟ ㄏㄨㄟˇ ㄨˊ ㄐ一ˊ 解释 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经难以挽回了。 出处 汉·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8回:“如今追悔无及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追悔无及是中性词。 近义 追悔何及、追悔不及
行不及言 拼音 xíng bù jí yán 注音 ㄒ一ㄥˊ ㄅㄨˋ ㄐ一ˊ 一ㄢˊ 解释 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行不及言是中性词。 近义 行不顾言 反义 一诺千金 英语 act differently from what one says
有过之无不及 拼音 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 注音 一ㄡˇ ㄍㄨㄛˋ ㄓ ㄨˊ ㄅㄨˋ ㄐ一ˊ 解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例子 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格言 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有过之无不及。”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用于人、事物的比较。 谜语 留下买路钱 感情 有过之无不及是中性词。 繁体 有過之無不及 反义 过犹不及 英语 go even fa
累及无辜 拼音 lěi jí wú gū 注音 ㄌㄟˇ ㄐ一ˊ ㄨˊ ㄍㄨ 解释 累:带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牵连;连累到没有罪过的人。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回:“制台只得转告首县,又叫他三天之内一定要破案,却不许累及无辜。”清 林则徐《会谕尖沙嘴英国各船货具结进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时,俱系官员亲身督验,断不至栽赃陷害,累及无辜。” 例子 还有等奸刁捕役,唆道指扳,累及无辜。《快心编》第九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伤害别人。 感情
及锋一试 拼音 jí fēng yī shì 注音 ㄐ一ˊ ㄈㄥ 一 ㄕˋ 解释 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一听见了开考的消息,不管多垒四部,总想及锋一试,雯青也是其中的一个。” 用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感情 及锋一试是中性词。 近义 及锋而试 英语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及时雨 拼音 jí shí yǔ 注音 ㄐ一ˊ ㄕˊ ㄩˇ 解释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谜语 宋江 感情 及时雨是中性词。 繁体 及時雨 英语 timely rain(people who provide timely help) 日语 恵(めぐ)みの雨
无所不及 拼音 wú suǒ bù jí 注音 ㄨ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ㄐ一ˊ 解释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出处 《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例子 宋·李清臣《欧阳文忠公谥议》:“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迁、扬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无所不及是中性词。 繁体 無所不及
追悔何及 拼音 zhuī huǐ hé jí 注音 ㄓㄨㄟ ㄏㄨㄟˇ ㄏㄜˊ ㄐ一ˊ 解释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无法改变了。亦作“追悔不及”。 出处 《旧五代史·庄宗本纪八》:“将士经年离隔父母,不取敕旨归宁,上贻圣忧,追悔何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慎守诀》:“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例子 一旦武王失恃,那时被擒,身弑国亡,遗机万世,追悔何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