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拿字的成语大全

拿字的常见组词有:擒虎拿蛟、龙拿虎跳、虎跳龙拿、抓拿骗吃、捕影拿风、生擒活拿、握雾拿云、革职拿问、十拿十稳、捉鼠拿猫、鹰拿雁捉、手到拿来、并赃拿贼、拿一手、捉奸见双,拿贼要赃、拿贼拿赃,拿奸拿双、拿贼要赃,捉奸要双、拿贼要赃,拿奸要双、一把死拿、鹰拿燕雀、挟细拿粗、握云拿雾、十拿九稳、撒水拿鱼、拿不出手、拿手好戏、拿腔做势、拿腔作调、拿粗挟细、拿班做势、拿腔作势、拿三搬四、拿云握雾、拿云捉月、拿刀动杖、拿粗夹细、拿班作势、拿糖作醋、拿贼拿赃、拿云攫石、拿贼见赃、拿下马来、拿刀弄杖、拿风跃云、拿定主意、拿奸拿双、拿三撇四、拿腔做样、拿印把子、虎掷龙拿、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拿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62FF
  • 五笔WGKR
  • 仓颉ORQ
  • 郑码ODJM
  • 四角80502

拿náㄋㄚˊ 用手取,握在手里:~笔。~枪。 掌握,把握:~主意。~权。~

含拿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拿奸拿双 拼音 ná jiān ná shuāng 注音 ㄋㄚˊ ㄐ一ㄢ ㄋㄚˊ ㄕㄨㄤ 解释 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七回:“奴才的意思是捉贼捉赃,拿奸拿双。”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要有人证。 感情 拿奸拿双是中性词。 繁体 拿姦拿雙 近义 拿贼见赃 英语 catch adultery in the act(seize both the adulteress and her lover)
手到拿来 拼音 shǒu dào ná lái 注音 ㄕㄡˇ ㄉㄠˋ ㄋㄚˊ ㄌㄞˊ 解释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出处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例子 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十分容易。 感情 手到拿来是中性词
拿腔做势 拼音 ná qiāng zuò shì 注音 ㄋㄚˊ ㄑ一ㄤ ㄗㄨㄛˋ ㄕˋ 解释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例子 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兵营里操练 感情 拿腔做势是贬义词。 繁体 拿腔做勢 近义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拿班作势 英语 make a great show of importance(strike a pose)
拿腔作调 拼音 ná qiāng zuò diào 注音 ㄋㄚˊ ㄑ一ㄤ ㄗㄨㄛˋ ㄉ一ㄠˋ 解释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例子 别动不动就拿腔作调 用法 作宾语、状语;指装腔作势。 感情 拿腔作调是中性词。 繁体 拿腔作調 近义 装模作样 英语 speak with an affected tone of voice
拿不出手 拼音 ná bù chū shǒu 注音 ㄋㄚˊ ㄅㄨˋ ㄔㄨ ㄕㄡˇ 解释 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 出处 张爱玲《创世纪》:“她尽管阔气不要紧,我们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手啰!” 例子 这点小礼物真是拿不出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拿不出手是中性词。 英语 not be presentable
虎掷龙拿 拼音 hǔ zhì lóng ná 注音 ㄏㄨˇ ㄓˋ ㄌㄨㄥˊ ㄋㄚˊ 解释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出处 金 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虎掷龙拿是中性词。 繁体 虎擲龍拿 近义 虎跳龙拿
拿粗挟细 拼音 ná cū xié xì 注音 ㄋㄚˊ ㄘㄨ ㄒ一ㄝˊ ㄒ一ˋ 解释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拿粗挟细是贬义词。 繁体 拿麤挾細 近义 惹事生非 英语 make mischief(stir up trouble)
挟细拿粗 拼音 xié xì ná cū 注音 ㄒ一ㄝˊ ㄒ一ˋ ㄋㄚˊ ㄘㄨ 解释 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感情 挟细拿粗是贬义词。 繁体 挾細拿麤 英语 provoke a dispute
十拿九稳 拼音 shí ná jiǔ wěn 注音 ㄕˊ ㄋㄚˊ ㄐ一ㄡˇ ㄨㄣˇ 解释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例子 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大学应当是十拿九稳的事。 辨形 “九”,不能写作“久”。 辨析 十拿九稳与“万无一失”有别:十拿九稳侧重于形容有所得;“万无一失”侧重于形容无所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歇后语 罐里逮王八;一双手捧酒壶;双
拿三撇四 拼音 ná sān piē sì 注音 ㄋㄚˊ ㄙㄢ ㄆ一ㄝ ㄙˋ 感情 拿三撇四是贬义词。
拿定主意 拼音 ná dìng zhǔ yì 注音 ㄋㄚˊ ㄉ一ㄥˋ ㄓㄨˇ 一ˋ 解释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例子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她拿定主意去跟沙克蒂尔再见一面。”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决定。 感情 拿定主意是中性词。 近义 打定主意 反义 犹豫不决 英语 make up one's mind(take aim)
拿腔作势 拼音 ná qiāng zuò shì 注音 ㄋㄚˊ ㄑ一ㄤ ㄗㄨㄛˋ ㄕˋ 解释 装模作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例子 老舍《正红旗下》:“二哥不大喜爱这种拿腔作势的语言。”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装模作样。 谜语 兵营里练兵 感情 拿腔作势是中性词。 繁体 拿腔作勢 近义 装模作样、拿腔做势 英语 strike an attitude(act affectedly) 俄语 вести себя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liuxinke
并赃拿贼 拼音 bìng zhuō ná zéi 注音 ㄅ一ㄥˋ ㄓㄨㄛ ㄋㄚˊ ㄗㄟˊ 解释 行迹露败,当场人脏俱获。 出处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 繁体 併贓拿賊
拿一手 拼音 ná yī shǒu 注音 ㄋㄚˊ 一 ㄕㄡˇ 解释 摆架子;要挟。 出处 感情 拿一手是中性词。
拿云攫石 拼音 ná yún jué shí 注音 ㄋㄚˊ ㄩㄣˊ ㄐㄩㄝˊ ㄕˊ 解释 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 出处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拿云攫石之势。” 用法 作定语;用于树木等。 感情 拿云攫石是中性词。 繁体 拿雲攫石
拿下马来 拼音 ná xià mǎ lái 注音 ㄋㄚˊ ㄒ一ㄚˋ ㄇㄚˇ ㄌㄞˊ 解释 比喻将人制服。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用法 作谓语;用于口语。 感情 拿下马来是中性词。 繁体 拿下馬來
一把死拿 拼音 yī bǎ sǐ ná 注音 一 ㄅㄚˇ ㄙˇ ㄋㄚˊ 解释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八:“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 例子 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老舍《骆驼祥子》八) 用法 作宾语;方言。 感情 一把死拿是中性词。 英语 obstinate(stubborn)
革职拿问 拼音 gé zhí ná wèn 注音 ㄍㄜˊ ㄓˊ ㄋㄚˊ ㄨㄣˋ 解释 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带上银子,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 例子 《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卷:“既至京师,则降旨解肃顺大学士之任,旋革职拿问,遂诛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官场等。 感情 革职拿问是中性词。 近义 革职查办 英语 remove somebody from o
捉奸见双,拿贼要赃 拼音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ná zéi yào zāng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ㄢ ㄐ一ㄢˋ ㄕㄨㄤ,ㄋㄚˊ ㄗㄟˊ 一ㄠˋ ㄗㄤ 解释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02回:“‘捉奸见双,拿贼要赃’……无有对证,如何诬赖孤家呢!”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 感情 捉奸见双,拿贼要赃是中性词。 近义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十拿十稳 拼音 shí ná shí wěn 注音 ㄕˊ ㄋㄚˊ ㄕˊ ㄨㄣˇ 解释 稳:稳当,准确。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活鬼道:‘既是天尊显圣,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很有把握。 感情 十拿十稳是中性词。 繁体 十拿十穩 近义 十拿九稳 英语 a hundred to one 俄语 бить навернякá
拿贼见赃 拼音 ná zéi jiàn zāng 注音 ㄋㄚˊ ㄗㄟˊ ㄐ一ㄢˋ ㄗㄤ 解释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出处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例子 柯爷喝一声:‘小贱人住口!你说拿贼见赃,为父的就还你一个实证。’清 佚名《听月楼》第六回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感情 拿贼见赃是中性词。 繁体 拿賊見贜 近义 拿贼拿赃 英语
龙拿虎跳 拼音 lóng ná hǔ tiào 注音 ㄌㄨㄥˊ ㄋㄚˊ ㄏㄨˇ ㄊ一ㄠˋ 解释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例子 茅盾《北方的原野》:“我以为这并不比龙拿虎跳的战斗场面少些激动人心的力量。”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龙拿虎跳是中性词。 繁体 龍拿虎跳 近义 龙争虎斗、龙拏虎跳
拿刀弄杖 拼音 ná dāo nòng zhàng 注音 ㄋㄚˊ ㄉㄠ ㄋㄨㄥˋ ㄓㄤˋ 解释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例子 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弄杖。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动武。 感情 拿刀弄杖是中性词。 近义 拿刀动杖 英语 fight with weapons(start a fight with weapons)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拼音 ná zéi ná zāng,ná jiān ná shuāng 注音 ㄋㄚˊ ㄗㄟˊ ㄋㄚˊ ㄗㄤ,ㄋㄚˊ ㄐ一ㄢ ㄋㄚˊ ㄕㄨㄤ 解释 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感情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是中性词。 近义 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反义 故入人罪 英语 To catch a thi
捕影拿风 拼音 bǔ yǐng ná fēng 注音 ㄅㄨˇ 一ㄥˇ ㄋㄚˊ ㄈㄥ 解释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没有事实根据。 感情 捕影拿风是中性词。 繁体 捕影拿風 近义 捕风捉影、捕风系影 英语 shoot at shadows